。而素严断临下,加之默识强记,百僚战栗,不敢为非。曾有典御丞李集面谏, 比帝有甚于桀纣。帝令缚置流中。沈没久之,复令以出,谓曰:“吾何如桀纣?” 集曰:“回来弥不及矣。”帝又令沈之,引出更问,如此数四,集对如初。帝大笑 曰:“天下有如此痴汉!方知龙逢、比干,非是俊物。”遂解放之。又被引入见, 似有所谏,帝令将出腰斩。其或斩或赦,莫能测焉。
初,帝登阼,改年为天保。士有深识者曰:“天保之字,为一大人只十,帝其 不过十乎。”又先是谣云:“马子入石室,三千六百日。”帝以午年生,故曰“马 子”三台,石季龙旧居,故曰“石室”三千六百日,十年也。又,帝曾问太山 道士曰:“吾得几年为天子?”答曰:“得三十年。”道士出后,帝谓李后曰: “十年十月十日,得非三十也?吾甚畏之,过此无虑。人生有死,何得致惜,但怜 正道尚幼,人将夺之耳。”帝及期而崩,济南竟不终位,时以为知命。曾幸晋阳, 夜宿杠门岭。岭有数株栢树,皆将千年,枝叶嫩茂,似有神物所托。时帝已被酒, 向岭瞋骂。射中一株,未几,立枯而死。又出言屡中,时人故谓之神灵。虽为猖獗, 不专云昏暴。末年遂不能进食,唯数饮酒,曲蘖成灾,因而致毙。先是,霍州发楚 夷王女冢,尸如生焉。得珠襦玉匣,帝珍之,还以敛焉。始祖珽以险薄多过,帝数 罪之,每谓为老贼。及武成时,珽被任遇,乃说武成曰:“文宣甚暴,何得称文? 既非创业,何得称祖?若宣帝为祖,陛下万岁后将何以称?”武成溺于珽说,天统 初,有诏改谥景烈,庙号威宗。武平初,赵彦深执政,又奏复帝本谥,庙号显祖云。
废帝殷,字正道,小名道人,文宣帝之长子也。母曰李皇后。天保元年,立为 皇太子,时年六岁。性敏慧,初学反语,于迹字下注云“自反”时侍者未达其故, 太子曰:“迹字足傍亦为迹,岂非自反邪。”尝宴北宫,独令河间王勿入,左右问 其故,太子曰:“世宗遇贼处,河间王复何宜在此。”文宣每言:“太子得汉家性 质,不似我”,欲废之,立太原王。初诏国子博士李宝鼎傅之。宝鼎卒,复诏国子 博士邢峙侍讲。太子虽富于春秋,而温裕开朗,有人君之度。贯综经业,省览时政, 甚有美名。七年冬,文宣召朝臣文学者及礼学官于宫宴会,令以经义相质,亲自临 听。太子手笔措问,在坐莫不叹美。九年,文宣在晋阳,太子监国,集诸儒讲《孝 经》。令杨愔传旨谓国子助教许散愁曰:“先生在世,何以自资?”对曰:“散愁 自少以来,不登娈童之床,不入季女之室,服膺简策,不知老之将至。平生素怀, 若斯而已。”太子曰:“颜子缩屋称贞,柳下妪而不乱,未若此翁白首不娶者也。” 乃赍绢百疋。后文宣登金凤台,召太子使手刃囚。太子恻然有难色,再三不断其首。 文宣怒,亲以马鞭撞太子三下。由是气悸语吃,精神时复昏扰。
十年十月,文宣崩,癸卯,太子即帝位于晋阳宣德殿,大赦。内外百官普加泛 级,亡官失爵,听复资品。庚戌,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诏九州军 人七十已上,授以板职。武官年六十已上,及癃病不堪驱使者,并皆放免。土木营 造金铜铁诸杂作工,一切停罢。十一月乙卯,以右丞相、咸阳王斛律金为左丞相。 以录尚书事、常山王演为太傅。以司徒、长广王湛为太尉。以司空段韶为司徒,以 平阳王淹为司空。高阳王湜为尚书左仆射,河间王孝琬为司州牧,侍中燕子献为右 仆射。戊午,分命使者,巡省四方,求政得失,省察风俗,问人疾苦。十二月戊戌, 改封上党王绍仁为渔阳王,广阳王绍义为范阳王,长乐王绍广为陇西王。是岁,周 武成元年。
乾明元年春正月癸丑朔,改元。己未,诏宽徭赋。癸亥,高阳王湜薨。是月, 车驾至自晋阳。己亥,以太傅、常山王演为太师、录尚书事,以太尉、长广王湛为 大司马、并省录尚书事。以尚书左仆射、平秦王归彦为司空,赵郡王睿为尚书左仆 射。诏诸元良口配没宫内及赐人者,并放免。甲辰,帝幸芳林园,亲录囚徒,死罪 已下,降免各有差。乙巳,太师、常山王演矫诏诛尚书令杨愔、尚书右仆射燕子献、 领军大将军可硃浑天和、侍中宋钦道、散骑常侍郑子默。戊申,以常山王演为大丞 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以大司马、长广王湛为太傅、京畿大都督。以司徒 段韶为大将军。以前司空、平阳王淹为太尉。以司空、平秦王归彦为司徒,彭城王 浟为尚书令。又以高丽王世子汤为使持节、领东夷校尉、辽东郡公、高丽王。是月, 王琳为陈所败,萧庄自拔至和州。三月甲寅,诏军国事皆申晋阳,禀大丞相常山王 规算。壬申,封文襄第二子孝珩为广宁王,第三子长恭为兰陵王。夏四月癸亥,诏 河南定、冀、赵、瀛、沧、南胶、光、南青九州,往因螽水,颇伤时稼,遣使分涂 赡恤。是月,周明帝崩。五月壬子,以开府仪同三司刘洪徽为尚书右仆射。秋八月 壬午,太皇太后令废帝为济南王,全食一郡。以大丞相、常山王演入纂大统。是日, 王居别宫。皇建二年九月,殂于晋阳,时年十七。
帝聪慧夙成,宽厚仁智,天保间,雅有令名。及承大位,杨愔、燕子献、宋钦 道等同辅。以常山王地亲望重,内外畏服。加以文宣初崩之日,太后本欲立之,故 愔等并怀猜忌。常山王忧怅,乃白太后,诛其党。时平秦王归彦亦预谋焉。皇建二 年秋,天文告变,归彦虑有后害,仍白孝昭,以王当咎,乃遣归彦驰驷至晋阳害之。 王薨后,孝昭不豫,见文宣为祟。孝昭深恶之,厌胜术备设而无益也。薨三旬而孝 昭崩。大宁二年,葬于武宁之西北,谥闵悼王。初,文宣命邢邵制帝名殷字正道, 从而尤之“殷家弟及,‘正’字一止,吾身后兒不得也。”邵惧,请改焉。文宣 不许,曰:“天也。”因谓昭帝曰:“夺时但夺,慎勿杀也。”
孝昭皇帝演字延安,神武皇帝第六子,文宣皇帝之母弟也。幼而英峙,早有大 成之量,武明皇太后早所爱重。魏元象元年,封常山郡公。及文襄执政,遣中书侍 郎李同轨就霸府为诸弟师。帝所览文籍,源其指归,而不好辞彩。每叹云:“虽盟 津之师左骖震而不衄”,以为能。遂笃志读《汉书》,至《李陵传》,恆壮其所为 焉。聪敏过人。所与游处,一知其家讳,终身未尝误犯。同轨病卒,又命开府长流 参军刁柔代之,性严褊,不适诱训之宜,中被遣出。帝送出阁,惨然敛容,泪数行 下,左右莫不歔欷。其敬业重旧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