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瀛州司法 参军阎义颛等,删定格、式、令,至三年三月奏上,名为《开元格》。六年,玄宗 又敕吏部侍郎兼侍中宋璟、中书侍郎苏颋、尚书左丞卢从愿、吏部侍郎裴漼慕容珣、 户部侍郎杨滔、中书舍人刘令植、大理司直高智静、幽州司功参军侯郢璡等九人, 删定律、令、格、式,至七年三月奏上。律、令、式仍旧名,格曰《开元后格》。 十九年,侍中裴光庭、中书令萧嵩,又以格后制敕行用之后,颇与格文相违,于事 非便,奏令所司删撰《格后长行敕》六卷,颁于天下。二十二年,户部尚书李林甫 又受诏改修格令。林甫迁中书令,乃与侍中牛仙客、御史中丞王敬从,与明法之官 前左武卫胄曹参军崔见、卫州司户参军直中书陈承信、酸枣尉直刑部俞元杞等,共 加删缉旧格、式、律、令及敕,总七千二十六条。其一千三百二十四条于事非要, 并删之。二千一百八十条随文损益,三千五百九十四条仍旧不改。总成律十二卷, 《律疏》三十卷,《令》三十卷,《式》二十卷,《开元新格》十卷。又撰《格式 律令事类》四十卷,以类相从,便于省览。二十五年九月奏上,敕于尚书都省写五 十本,发使散于天下。其年刑部断狱,天下死罪惟有五十八人。大理少卿徐峤上言: 大理狱院,由来相传杀气太盛,鸟雀不栖,至是有鹊巢其树。于是百僚以几至刑措, 上表陈贺。玄宗以宰相变理、法官平允之功,封仙客为邠国公,林甫为晋国公,刑 部大理官共赐帛二千匹。
自明庆至先天六十年间,高宗宽仁,政归宫阃。则天女主猜忌,果于杀戮,宗 枝大臣,锻于酷吏,至于移易宗社,几亡李氏。神龙之后,后族干政,景云继立, 归妹怙权。开元之际,刑政赏罚,断于宸极,四十余年,可谓太平矣。及冢臣怀邪, 边将内侮,乘舆幸于巴、蜀,储副立于朔方,曾未逾年,载收京邑,书契以来,未 有克复宗社若斯之速也。而两京衣冠,多被胁从,至是相率待罪阙下。而执事者务 欲峻刑以取威,尽诛其族,以令天下。议久不定,竟置三司使,以御史大夫兼京兆 尹李岘、兵部侍郎吕諲、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崔器、刑部侍郎兼御史中丞韩择木、 大理卿严向等五人为之。初,西京文武官陆大钧等陷贼来归,崔器草仪,尽令免冠 徒跣,抚膺号泣,以金吾府县人吏围之,于朝谢罪,收付大理京兆府狱系之。及陈 希烈等大臣至者数百人,又令朝堂徒跣如初,令宰相苗晋卿、崔圆、李麟等百僚同 视,以为弃辱,宣诏以责之。朝廷又以负罪者众,狱中不容,乃赐杨国忠宅鞫之。 器、諲多希旨深刻,而择木无所是非,独李岘力争之,乃定所推之罪为六等,集百 僚尚书省议之。肃宗方用刑名,公卿但唯唯署名而已。于是河南尹达奚珣等三十九 人,以为罪重,与从共弃。珣等十一人,于子城西伏诛。陈希烈、张垍、郭纳、独 孤朗等七人,于大理寺狱赐自尽。达奚挚、张岯、李有孚、刘子英、冉大华二十一 人,于京兆府门决重杖死。大理卿张均引至独柳树下刑人处,免死配流合浦郡,而 达奚珣、韦恆乃至腰斩。先是,庆绪至相州,史思明、高秀岩等皆送款请命,肃宗 各令复位,便领所管,至是惧不自安,各率其党叛。其后三司用刑,连年不定,流 贬相继。及王玙为相,素闻物议,请下诏自今已后,三司推勘未毕者,一切放免, 大收人望。后萧华拔魏州归国,尝话于朝云:“初河北官闻国家宣诏放陈希列等胁 从官一切不问,各令复位,闻者悔归国之晚,举措自失。及后闻希烈等死,皆相贺 得计,无敢归者。于是河北将吏,人人益坚,大兵不解。”
后有毛若虚、敬羽之流,皆深酷割剥,骤求权柄,杀人以逞刑,厚敛以资国。 六七年间,大狱相继,州县之内,多是贬降人。肃宗复闻三司多滥,尝悔云:“朕 为三司所误,深恨之。”及弥留之际,以元载为相,乃诏天下流降人等一切放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