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三(3/7)

禅祭祀,即须明水实樽。敬贞所陈, 检有故实。”又称:先经试验确执,望请差敬贞自取蚌蛤,便赴太山与所司对试。”

是日,制曰:“古今典制,文质不同,至于制度,随世代沿革,唯祀天地,独 不改张,斯乃自处于厚,奉天以薄。又今封禅,即用玉牒金绳,器物之间,复有瓦 樽秸席,一时行礼,文质顿乖,驳而不伦,深为未惬。其封祀、降禅所设上帝、后 土位,先设飐秸、瓦甒、瓢杯等物,并宜改用裀褥罍爵,每事从文。其诸郊祀,亦 宜准此。”于是昊天上帝之座褥以苍,皇地祇褥以黄,配帝及后褥以紫,五方上帝 及大明、夜明席皆以方色,内官已下席皆以莞。

三年正月,帝亲享昊天上帝于山下,封礼之坛,如圆丘之仪。祭讫,亲封玉策, 置石舾校聚五色土封之。圆径一丈二尺,高九尺。其日,帝率侍臣已下升泰山。 翌日,就山上登封之坛封玉策讫,复还山下之斋宫。其明日,亲祀皇地祇于社首山 上,降禅之坛,如方丘之仪。皇后为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为终献。翌日,上御朝觐 坛以朝群臣,如元日之仪。礼毕,宴文武百僚,大赦改元。初,上亲享于降禅之坛, 行初献之礼毕,执事者皆趋而下。宦者执帷,皇后率六宫以升,行礼。帷帟皆以锦 绣为之。百僚在位瞻望,或窃议焉。于是诏立登封、降禅、朝觐之碑,各于坛所。 又诏名封祀坛为舞鹤台,介丘坛为万岁台,降禅坛为景云台,以纪当时所见之瑞焉。

高宗既封泰山之后,又欲遍封五岳。至永淳元年,于洛州嵩山之南,置崇阳县。 其年七月,敕其所造奉天宫。二年正月,驾幸奉天宫。至七月,下诏将以其年十一 月封禅于嵩岳。诏国子司业李行伟、考工员外郎贾大隐、太常博士韦叔夏裴守贞辅 抱素等详定仪注。于是议:

立封祀坛,如圆丘之制。上饰以玄,四面依方色。为圆坛,三成,高二丈四尺, 每等高六尺。坛上径一十六步,三等各阔四步。设十二陛,陛皆上阔八尺,下阔一 丈四尺。为三重壝,距外壝三十步,内壝距五十步。燎坛在坛东南外壝之内,高三 尺,方一丈五尺,南出陛。登封坛,圆径五丈,高九尺。四出陛,为一壝,饰以五 色,准封祀。禅祭坛,上饰以金,四面依方色,为八角方坛,再成,高一丈二尺, 每等高四尺。坛上方十六步,每等广四步,设八陛。其上坛陛皆广八尺,中等陛皆 广一丈,下等陛皆广一丈二尺。为三重壝之大小,准封祀。为埋坎,在坛之未地外 壝之内,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朝觐坛,于行宫之前为坛。宫方三分。壝二,在 南。坛方二十四丈,高九尺,南面两陛,余三百各一陛。封祀、登封,五色土封石 舾形圆封,上径一丈二尺,下径三丈,高九尺。禅祭,五色土封为八角方封,大 小准封祀制度。所用尺寸,准历东封,并用古尺。诸坛并筑土为之,礼无用石之文。 并度影以定方位。登封、降禅,四出陛各当四方之中,陛各上广七尺,下广一丈二 尺。封祀玉帛料,有苍璧,四圭有邸,圭璧。禅祭有黄琮,两圭有邸,无圭璧。

又定登封、降禅、朝觐等日。准礼,冬至祭天于圆丘,其封祀请用十二日。准 东封祀故事,十二日登封,十三日禅祭,十四日朝觐。若有故,须改登封已下期日, 在礼无妨。

又辇舆料云:封祀、登封,皇帝出乘玉辂,还乘金辂。皇太子往还金辂。禅祭, 皇帝、太子如封祀。又衣服料云:“东封祠祭日,天皇服衮冕,近奉制,依《贞观 礼》服大裘。又云:衮冕服一具,斋服之;通天冠服一具,回服之;翼善冠服一具, 马上服之。皇太子衮冕服。又斋则服远游冠,受朝则公服远游冠服,马上则进德冠 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