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乾封二年二月,详宜略定,乃下诏曰:“朕以寡薄,忝承丕绪。奉二圣之遗 训,抚亿兆以初临,驭朽兢怀,推沟在念。而上玄垂祐,宗社降休,岁稔时和,人 殷俗阜。车书混一,文轨大同。检玉泥金,升中告禅,百蛮执贽,万国来,朝野 俱娱,华夷胥悦。但为郊禋严
,未安太室,布政施行,犹阙合
。朕所以日昃忘 疲,中宵辍寝,讨论坟籍,错综群言,采三代之
微,探九皇之至赜,斟酌前载, 制造明堂。栋宇方圆之规,虽兼故实;度筵陈俎之法,独运财成。宣诸内外,博考 详议,求其长短,冀广异闻。而鸿生硕儒,俱称尽善,搢绅士
,并奏该通。创此 宏模,自我作古。因心既展,情礼获伸,永言宗祀,良
。宜命有司,及时起 作,务从折中,称朕意焉。”于是大赦天下,改元为总章,分万年置明堂县。明年 三月,又
规制广狭,下诏曰:
永徽二年七月二日,敕曰:“上玄幽赞,崇而不言;皇王提象,代神功而理
。是知五
降德,爰应帝者之尊;九室垂文,用纪
天之业。且合
、灵府,创 鸿规于上代;太室、总章,标茂范于中叶。虽质文殊制,奢俭异时,然其立天中, 作人极,布政施教,其归一揆。朕嗣膺下武,丕承上烈,思所以答眷上灵,聿遵孝 享,而法
旷礼,明堂寝构。今国家四表无虞,人和岁稔,作范垂训,今也其时。 宜令所司与礼官学士等考
故事,详议得失,务依典礼,造立明堂。庶旷代阙文, 获申于兹日;因心展敬,永垂于后昆。其明堂制度,令诸曹尚书及左右丞侍郎、太 常、国
秘书官、弘文馆学士同共详议。”
合听朔,阐皇轩之茂范;灵府通和,敷帝勋之景化。殷人
馆,青珪备礼; 姬氏玄堂,彤璋合献。虽运殊骊翰,时变质文,至于立天中,建皇极,轨
施教, 其归一揆。考图汶上,仅存公玉之仪;度室圭躔,才纪中元之制。属炎
坠驾,睿
毁籥,四海沦于沸鼎,九土陷于涂原。
祖太武皇帝杖钺唐郊,收钤雍野,纳祥 符于苍
,受灵命于丕山。飞沈泳沫,动植游源。太宗文皇帝盟津光誓,协降火而 登坛;丰谷断蛇,应屯云而鞠旅。封金贷岭,昭累圣之鸿勋;勒石
都,成文考之 先志。固可以作化明堂,显庸太室。傍罗八
,周建四门,木工不琢,土事无文, 丰约折衷,经始勿亟,阙文斯备,大礼聿修。
于是太常博士柳宣仍郑玄义,以为明堂之制,当为五室。内直丞孔志约据《大 礼》及卢植、蔡邕等义,以为九室。曹王友赵慈皓、秘书郎薛文思等各造明堂图。 诸儒纷争,互有不同。上初以九室之议为是,乃令所司详定形制及辟雍门阙等。
此后群儒纷竞,各执异议。尚书左仆于志宁等请为九室,太常博士唐醯 请为五室。
宗令于观德殿依两议张设,亲与公卿观之。帝曰:“明堂之礼,自古 有之。议者不同,未果营建。今设两议,公等以何者为宜?”工
尚书阎立德对曰: “两议不同,俱有典故。九室似暗,五室似明。取舍之宜,断在圣虑。”上以五室 为便,议又不定,由是且止。
明年六月,内九室样,仍更令有司损益之。有司奏言:
殿垣,《三辅黄图》,殿垣四周方在
内,
不蔽日,殿门去殿七十二步。 准今行事陈设,犹恐窄小。其方垣四门去堂步数,请准太庙南门去庙基远近为制。 仍立四门八观,依太庙门别各安三门,施玄阃,四角造三重魏阙。
其明堂院每面三百六十步,当中置堂。《周易》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 策一
内样:堂基三重,每基阶各十二。上基方九雉,八角,一尺。中基方三百尺,
一筵。下基方三百六十尺,
一丈二尺。上基象黄琮,为八角,四面安十二阶。 请从内样为定。基
下仍请准周制
九尺,其方共作司约准一百四十八尺。中基下 基,望并不用。又内样:室各方三筵,开四闼、八窗。屋圆楣径二百九十一尺。
季秋大飨五帝,各在一室,商量不便,请依两汉季秋合飨,总于太室。若四时迎气 之祀,则各于其方之室。其安置九室之制,增损明堂故事,三三相重。太室在中央, 方六丈。其四隅之室,谓之左右房,各方二丈四尺。当太室四面,青
、明堂、总 章、玄堂等室,各长六丈,以应太室;阔二丈四尺,以应左右房。室间并通巷,各 广一丈八尺。其九室并巷在堂上,总方一百四十四尺,法坤之策。屋圆楣、楯、檐, 或为未允。请据郑玄、卢植等说,以前梁为楣,其径二百一十六尺,法乾之策。圆
旁
九室四隅,各七尺,法天以七纪。
外余基,节作司约准面别各余一丈一尺。 内样:室别四闼、八窗,检与古同,请依为定。其
依古外设而不开。内样:外有
三十六,每
十梁。内有七间,
以上至梁
三丈,梁以上至屋峻起,计
八 十一尺。上圆下方,飞檐应规,请依内样为定。其屋盖形制,仍望据《考工记》改 为四阿,并依礼加重檐,准太庙安鸱尾。堂四向五
,请依《周礼》白盛为便。其 四向各随方
。请施四垣及四门。
自定制度,遂成登封之礼。臣之愚诚,亦望陛 下斟酌繁省,为其节文,不可谦拒,以淹大典。”寻以有事辽海,未暇营创。
辟雍,《大
礼》及前代说,辟雍多无
广、内径之数。蔡邕云:“
广二 十四丈,四周于外。”《三辅黄图》云“
广四周”,与蔡邕不异,仍云“
外周 堤”又张衡《东京赋》称“造舟为梁”《礼记-明堂位》、《
录》云: “
左旋以象天。”商量
广二十四丈,恐伤于阔,今请减为二十四步,垣外量取 周足。仍依故事造舟为梁,其外周以圆堤,并取《
》“
行左旋”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