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张戒上疏请留赵鼎,又陈十三件事论和议不对,与秦桧相抵触。王庶和秦桧更是不和,从淮西到枢庭,始终说和议不行,七次上疏,并对秦桧说“:你忘记在东都想保存赵氏时,是怎么被金人抓去的吗?”当时秦桧靠金人的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特别恨王庶的话,因此把他赶出朝廷。
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疏,希望斩秦桧与王伦以谢天下。于是朝中上下议论纷纷。秦桧竟为解脱自己,终把胡铨押送出朝贬到昭州。陈刚中因用书信致贺胡铨,激怒秦桧,被送到吏部处理,差派到赣州做安远知县。赣州有十二县,安远县濒临岭南,地恶瘴深,谚语说:“龙南、安远,一去不转。”说是必然死在这里。陈刚中果然死在安远。不久以胡铨事告诫中外。不久,校书郎许忻、枢密院编修官赵雍同日上疏,仍承继胡铨的思想,力排和议。赵雍又想正宋金兄弟之名,秦桧也不能加罪。曾开见秦桧,说今日当论存亡,不当论安危。秦桧惊愕,就把他驱逐了。司勋员外郎朱松、馆职胡王呈、张扩、凌景夏、常明、范如圭共同上疏说“:金人用一和字在我朝得志十二年,覆我王室,弛我边备,竭我国力,缓和我不共戴天之仇,使我中国讴吟思汉之赤子绝望,以诏谕江南为名,要求陛下行跪拜之礼。自公卿大夫至六军百姓,没有不扼腕愤怒的,怎肯听任陛下对仇敌称臣呢?天下将有仗大义,问相公之罪的人。”过几天,权吏部尚书张焘、吏部侍郎晏敦复、魏石工、户部侍郎李弥逊、梁汝嘉、给事中楼火召、中书舍人苏符、工部侍郎萧振、起居舍人薛徽言同班入奏,极力讲屈己之礼不对。新任礼部侍郎尹火享单独上疏,并致信谴责秦桧,秦桧大怒,因此尹火享坚持不接受新官职。奉礼郎冯时行被召对,说和议不可信,甚至引用汉高祖分羹的故事来加以说明。皇上说“:朕不忍心听。”就颦蹙而起,很不高兴。秦桧就贬冯时行知万州,不久也获罪。中书舍人勾龙如渊对秦桧说:“邪说纷起,为何不择台官击破它们。”秦桧就奏请勾龙如渊为御史中丞,勾龙如渊首先弹劾胡铨。
金使张通古、萧哲以诏谕江南为名,秦桧怕人们把罪责归咎于己,与萧哲等商量,改江南为宋,诏谕为国信。京、淮宣抚处置使韩世忠四次上疏力谏,有“金以待刘豫之法待宋”的话,并说在敌人军事力量强的地方,愿率兵抵御,没被准奏。萧哲等已到泗州,要求他们所过州县用臣礼相迎,到临安那天,想让皇上以客礼相待,韩世忠更加愤怒,又上疏说:“金以诏谕为名,暗中却隐含要陛下归顺之义,在这主辱臣死之时,臣愿效力死战以决胜败;若不能克敌,委曲顺从也不晚。”也没准奏。萧哲等已入境,接伴使范同以臣礼拜问金国皇帝的情况,看见的军民往往流泪。金使经过平江,守臣向子芁不去拜迎,请求辞职。萧哲等到淮安,说先归还河南地,并册皇上为帝,其余事慢慢商议。
秦桧此时想让皇上行屈己之礼,皇上说“:朕承太祖、太宗基业,岂可受金人册封。”恰好三衙统帅杨沂中、解潜、韩世良相继见秦桧说:“军民汹汹,怎么办?”他们退下后,又告诉台谏。于是勾龙如渊、李谊多次会面秦桧商议接受国书之事,勾龙如渊说把金的国书先放在宫中,则不行臣礼而定此事。给事中楼火召也举“天下居丧,三年不言”的事告诉秦桧,于是,决定让秦桧以宰相的身份接受国书。皇上也责备王伦,王伦告诉金使,金使也害怕,同意秦桧代受国书。皇上命秦桧到金使住处与萧哲等相见并受国书。金使想让百官都参加受书仪式,秦桧让省吏身穿朝服为前导,接受国书放入宫中。前一天,诏金使上殿,金答应归还河南、陕西旧地,还回徽宗灵柩及母兄亲族,没有索要什么。因参知政事李光素有威望,让他在和议书上签字以压制信。又降御札给三大将领。
绍兴九年(1139),金人归还河南、陕西旧地,任用王伦为签书枢密院事,充迎奉梓宫、奉还两宫、交割地界使,蓝公佐为副使。判大宗正事赵士。。、兵部侍郎张焘朝拜八陵。皇上对宰执说“:河南刚恢复,当命守臣安抚遗民,劝课农桑,各自因地而食,因人而守,不能调动东南财富,虚内以事外。”皇上虽听从秦桧议和,但实际上也怀疑金人有诈,故不曾放松边备。
当时张浚在永州,赶快上奏,极力主张要以石晋、刘豫为戒,又给孙近写信,认为“在秦称帝的祸害,发现晚了祸患更大”徐俯守上饶,连南夫帅广东,岳飞宣抚淮西,都借贺表进行讽谏。徐俯说:“祸福相倚伏,情况变化多端。”连南夫说“:不守信用也相信,他们说那样就能那样?虽然虞舜的十二州,都归王化;但秦利用商于的六百里土地欺骗了楚国,所以应当考虑被金人欺骗。”岳飞说“:救暂急而解倒悬,议和还可;若为国家长久计,难道也这样吗?”其他人如秘书省正字汪应辰、樊光远、澧州推官韩纟川、临安府司户参军毛叔庆,都说金人居心叵测;迪功郎张行成献上《询荛书》二十篇,大意讲自古讲和,没有始终不变的,并提出要对金人有所防备。秦桧把这些人都罢黜,韩纟川被贬到循州。
七月,兀术杀金领三省事宗磐及左副元帅挞懒,在中山府拘留了王伦。兀术因归还宋地是他二人的主意,兀术将另有打算。王伦曾把此事密奏于朝,秦桧不做防备,只催王伦去金国。当时韩世忠请求乘敌不备,攻击敌人,秦桧以《春秋》不伐丧为借口,和皇上意见相合,此事也就作罢。
绍兴十年(1140),金人果真背盟,分四路入侵。兀术攻占东京,葛王赵。。取南京,李成取西京,撒离喝奔永兴军。河南各郡相继陷没。皇上大惊,下诏列举兀术罪状。御史中丞王次翁上奏说“:以前的国事,开始无人主议;现在事态稍有变化,就换宰相,后来者未必贤能,却排黜异党,乱纷纷地几个月也不能安定,希望陛下以此为戒。”皇上深信这话。秦桧力排众议,始终以讲和为己任,而王次翁所说的无主议者,是专门替秦桧说话的。因此,秦桧相位得到巩固,据相位达十八年,公议不能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