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卿一再议论这件事,翟汝文竟被罢官。监察御史刘一止,是秦桧的党羽,他说“:宣王修内政,是修其所谓外攘之政。现在簿书狱诉、官吏差除、土木营缮都不是急务。”屯田郎曾统也对秦桧说:“宰相无事不管,何必又设置修政局?”秦桧都不听。不久,有议论废罢修政局动摇秦桧的,刘一止及检讨官林待聘都上疏说不能废。七月,刘一止被免去监察御史,任起居郎,因他说的话自相矛盾,有见识的人讥笑他。
吕颐浩自江上还朝,谋划赶走秦桧,有人让他引用朱胜非为助。诏命朱胜非为同都督。给事中胡安国上书说朱胜非不可用,朱胜非就任醴泉观使兼侍读。胡安国请求离职,秦桧三次上章挽留他,没有答复。吕颐浩又以黄龟年为殿中侍御史,刘蓒为右司谏,是为了赶走秦桧。于是江跻、吴表臣、程王禹、张焘、胡世将、刘一止、林待聘、楼火召都被免职去管理宫观,台省一空,这些人都与秦桧同党。秦桧开始想排挤吕颐浩,于是召用一时名贤如胡安国、张焘、程王禹等布列清要。吕颐浩问席益去掉秦桧的办法,席益说:“把他们看作朋党。现在党魁胡安国是关键,应先除掉他。”因为胡安国曾问游酢谁是人才,游酢答以秦桧,并把他比荀文若。故胡安国极力说秦桧比张浚等人贤能,秦桧也极力推荐胡安国。此时,胡安国等离职,秦桧不久也罢相。秦桧再任宰相害国时,胡安国已死。黄龟年最初弹劾秦桧专主和议,破坏恢复,结党专权,阴险奸诈,不会长久,以至把秦桧比作王莽、董卓。八月,罢秦桧相位,任为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
前一天,皇上召直学士院綦宗山礼入宫奏对,给他看秦桧所陈二策,想把河北人还金国,中原人还刘豫。皇上说:“秦桧说‘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朕是北人,将归哪儿?秦桧又说‘为相数月,可耸动天下’至今也没看到。”綦宗山礼就把皇上的意思写入训辞,布告中外,人们才知秦桧的奸邪。黄龟年等不停地议论秦桧,下诏罢秦桧相位,在朝堂公布,表示不再任用他。绍兴三年(1133),韩肖胄等出使金朝回来,金使李永寿、王翊同来,要求归还所有金朝俘虏,与秦桧先前言论吻合。有见识的人更知道秦桧与金人共谋,国家的耻辱没结束。
绍兴五年(1135),金主死后,挞懒主政,终成和议。二月,秦桧复官为资政殿学士,仍为提举江州太平观。六月,拜为观文殿学士、知温州。绍兴六年七月,改知绍兴府。不久,任命为醴泉观使兼侍读,充任行宫留守;孟庾同留守,并暂去尚书省、枢密院参决庶事。当时皇上下诏将要巡视,秦桧请求扈从,不许。皇上驻跸平江,召秦桧赴行在,是张浚推荐的。十二月,秦桧以醴泉观兼侍读赴讲筵。绍兴七年正月,何藓出使金国返回,得到了徽宗及宁德后死讯。皇上痛哭,把死讯公布于众,当天命令秦桧为枢密使,恩宠和宰执一样。四月,命令王伦出使金国迎奉梓宫。
九月,张浚请求离职,皇上问“:谁可代替卿?”张浚不回答。皇上问“:秦桧怎么样?”张浚说:“与他共事,才知他的昏暗。”皇上说“:那就用赵鼎。”赵鼎因而恢复相位。台谏官相继上章议论张浚,张浚被安置到岭表。赵鼎约同僚一起说情,他和张守当面上奏,说了很多,秦桧却一言不发。于是张浚被贬到永州。原先,张浚和赵鼎相处很好,张浚先被重用之后力荐赵鼎。他们曾一起谈论人才,张浚十分推崇秦桧,赵鼎说:“此人得志,我们就将手足无措啦!”张浚不以为然,故而推荐秦桧,他们共事后方知他的昏暗,不再推荐他。秦桧因此不满张浚,反过来对赵鼎说:“皇上想召用你,但张浚却从中作梗。”他是想激怒赵鼎,让赵鼎排挤张浚。秦桧在枢密府中只听命于赵鼎,赵鼎一向讨厌秦桧,由此反而对他深信不疑最终被他所害。赵鼎和张浚以后在闽相遇,谈及这些,才知道都是被秦桧出卖的。
十一月,奉使朱弁用书信报告说粘罕已死,皇上说:“金人暴虐,不亡还等待何时?”秦桧说:“陛下只要积德,定有中兴时候。”皇上说:“这固然有时候,但也应有所作为,然后才能得志。”
绍兴八年(1138)三月,任命秦桧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吏部侍郎晏敦又面带忧愁地说“:奸人为相了。”五月,金派乌陵思谋等来议和,与王伦同到。乌陵思谋就是宣和(1119~1125)时首先与宋通好海上的人。决定让吏部侍郎魏石工为馆伴,魏石工推辞说:“过去我任御史,曾说和议不对,现在不能专门陪金使议和。”秦桧问魏石工为什么不主张和议,魏石工详细讲了敌情。秦桧说“:公以智慧料敌,我以真诚待敌。”魏石工说:“只怕敌人不以真诚待相公啊。”秦桧就改命别人为馆伴。六月,乌陵思谋等朝见皇上。皇上愀然对宰相说“:先帝的梓宫,果真归还的日子即使等二三年也行。只是太后年事已高,朕早晚思念,想早相见,故此不怕屈己,希望和议速成。”秦桧说“:屈己议和,这是人主之孝;见主卑屈,心怀不平,这是人臣之忠。”皇上说“:即使这样,有备无患,就是和议能成,边备也不能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