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二百零一(5/7)

征集乡兵,他一共征得十几万,边防的将军就想以这些乡兵去抵御敌人,石延年笑着说“:你们得到我的兵都是没有经过训练的。要知道没有经过训练的兵勇敢的和怯懦的都互相混杂,假若怯懦的兵见到敌人就逃跑,那么勇敢的兵也会被牵连而遭到溃败。今天既然没有时间来训练,那么我们就应该招募他们中间能够战斗的,这样,人人就成为不可战胜的兵了。”石延年又曾经上疏请求募人出使口角厮口罗和回鹘,让他们共同出兵和宋一起共攻元昊,皇帝对他的建议非常赞许并加以采纳。

石延年喜欢猛烈的喝酒,曾经与刘潜到王氏酒楼对饮,整天两人不交谈一句话。王氏奇怪他们两人喝酒喝得这么多,认为他们两人不是一般的人,就更多地供奉给他们美酒和菜肴瓜果,他们两人继续饮,喝酒吃菜仍轻松自如,一直到夜里,两个人的脸上都还没有什么酒色,最后两人作揖而去。到明日,京城里就传说在王氏酒楼有两个神仙来喝酒,后来才知道是刘潜和石延年两个人。石延年虽然喜欢酣饮和豪放,好像不可以询问他以当时的事务,可是他与人谈论国家的事情,是非对错都没有不恰当的。

起初,石延年与天章阁待制吴遵路一起出使河东,及石延年死,吴遵路就把他的情况转告给朝廷,皇帝允许石延年一个儿子做官。

苏舜钦字子美,是参知政事苏易简的孙子。他的父亲叫苏耆,很有些才名,曾经担任过工部郎中官和直集贤院。苏舜钦少年时即慷慨有大志,状貌也长得奇怪和魁伟。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学者们写的文章都有追求对偶多的毛病,只有苏舜钦和河南穆修喜欢写古文和歌诗,一时的豪俊之士都跟着他们去游学。

苏舜钦开始做官是以父亲的关系任补太庙斋郎,后调任荥阳县尉。玉清昭应宫遭灾,苏舜钦这时年正二十一,到登闻鼓院击鼓上疏说:

“烈士不惧怕斧钺之诛而敢向皇帝进忠言,英明的君主不隐讳自己的过失而虚心采纳臣下的忠告,这样一来,有识之士有什么建议一定会倾吐于皇帝面前,隐藏着冤屈的人由于有机会申诉也用不着再暗中发牢骚。然而说忠言虽然难还不如容纳忠言的难,容纳忠言虽然难又不如实行忠言的难,有忠言一定会采纳而且能坚决实行,那就是夏、商、周三代的君主了,希望陛下能够留心听取臣下的意见。

“臣观察今年从春天到夏天,天气阴雨连绵未尝停止过,农田不耕被杂草壅塞的几乎占十分之九。之所以这样,臣认为是由于朝廷用人失当,政令多错误,赏罚不明所造成的。上天之所以降灾害,目的是想使陛下感悟,而大臣们不考察,却一味地归罪于刑狱的太滥,陛下相信了他们的意见,因此大肆赦免全国的罪犯以求得消除灾害。但是这样一来,就等于是叫杀了人的人不判死刑,伤了人的人不抵罪,而却想用这个来求得符合天意,这显然是错误的。古代曾经有过迅速决断拖了许多年的诉讼来求得消除水旱灾害,但是却没有听到有用大赦的办法的,正由于这样,所以陛下大赦之后,仍阴雨连绵直到今天。

“过去的天文志说:‘积阴就生阳,阳产生了火灾就会发生。’今年夏天久阴不晴,阴晦之气积聚于玉清宫得到发泄,加上雷电交加,大雨倾泻,从而烈焰四起,楼台宫观又重重叠叠,互相连在一起,因而数刻之间,即都化为灰烬,这不是对防火有什么疏忽,而是上天想惩戒陛下。因此陛下应该接受这个惩戒,现在就应该改穿朴素的服装,减少膳食,避开正寝,处于偏室,并反省责备自己,找到自己的过错,向全国颁布哀痛和怜惜老百姓的诏书,取消不是有关生产的项目,拯救失业的老百姓,考察朝中大臣特别是宰辅以及左右亲信有无益于国体的人全部加以罢免,有窃弄权柄和威望的人坚决加以清除;找出政刑的失误,收集草野的议论,这样大概才可以变灾祸为福庆。

“可是玉清宫灾发生后的十天时间内,没有听到朝廷为这些做任何事情,却听到将重新计算工役准备把宫殿重新修复,都城的人听到这个消息都非常惊骇而且感到迷惑,纷纷聚在一起议论,都认为这样做非常不适合。并且一致认为,章圣皇帝克勤克俭了十几年,使天下富裕,府库充实,才修建这座宫殿,但是等到这座宫殿修成,由于耗资太多,使海内都感到虚竭。现在陛下即位还不到十年,就数次遭到水旱灾害,虽然所征的赋税全部得到保证,但是老百姓却非常劳累贫困。如果再大兴土木,那费用不知道要花多少,这样一来,财力全被宫廷消耗,老百姓却在下面劳苦,这怎么能成为国家!何况上天给陛下呈示灾祸,陛下却违抗它,这是想和天竞争却毫无反省自己的诚意。要知道违反天意不吉祥,自我安逸难以担负重任,想要祈求上天给予优厚的赏赐,那能够得到吗?今天为陛下考虑,不如招徕贤杰之士,去掉奸佞的人,积累德行以勤俭达到国家至高的治理,使老百姓丰衣足食而国家征税宽大减省,这样就既可以对得起上天的意旨而且也可以安定民心了。

“要知道贤明的君主一看到上天呈现出灾异,就想办法修道积德,以求免除灾祸,而在乱世的时候没有什么征兆,因为上天不进行谴告。现在幸而上天给予惩告呈现出灾异,这正是陛下反省检查自己的时候,难道可以忽略吗?过去汉元帝三年(前46),茂陵的白鹤馆发生了火灾,元帝下诏说:“近来火灾降临于孝武皇帝的园馆,朕非常战栗恐惧,不了解灾情发生的原因,罪责全在朕一人的身上。文武官员又不肯极力陈述朕的过错,以至于造成这样,朕有什么办法能知道自己的过错呢?”要知道茂陵武帝的园陵怎么比得上上都,白鹤馆也大不及玉清宫,可是元帝尚且降诏宣告四方,以求得闻己之过,因此可以知道帝王们忧虑国家的危亡总想把国家治理好,以致孜孜不倦到这种程度。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