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宗即位,召张浚入宫相见,庄重地说“:听说你的大名很久了,现在朝廷只有依靠你。”赐座并询问他,张浚从容说道“:人主之学,以心为本,一心合天,哪件事不成功?所谓天,是天下的公理而已。必定兢业自持,使自己清明,那么赏罚举行,无有不当,人心自然归向,敌仇自然可报。”孝宗悚然说“:我应当不忘记你的话。”授任少傅、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进封为魏国公。翰林学士史浩打算在瓜洲、采石筑城。张浚认为不守两淮而守长江干道,是以弱示敌,懈怠战守士气,不如先在泗州筑城。到史浩任参知政事时,张浚的计划,史浩一定阻抑。张浚推荐陈俊卿为宣抚判官,孝宗召俊卿及张浚的儿子张木式赴行宫。张浚附奏请皇帝到建康,以震动中原的民心;用兵淮。。,进舟山东,作为吴王。。的声援。孝宗见到陈俊卿等人,询问张浚起居饮食颜色,说“:我倚重魏公如同长城,不容浮言动摇。”金人以十万兵力驻屯河南,声称进攻两淮,传布文书索取海、泗、唐、邓、商诸州及岁币。张浚认为北敌诡诈,不应当为之所动,把重兵驻扎在盱眙、濠、庐州备敌,终于无事。
隆兴元年(1163),授任张浚为枢密使,都督建康、镇江府、江州、池州、江阴军军马。当时金将蒲察徒穆及知泗州大周仁驻扎在虹县,都统萧琦驻扎在灵壁,积蓄粮食修整城池,作为南攻的准备。张浚打算乘其未发先攻之,正好主管殿前司李显忠、建康都统邵宏渊也提出捣毁敌人二城之策,张浚详细告诉皇上。皇上表示同意,召张浚到行宫,命他先图取两城。于是派遣李显忠出兵濠州,直趋灵壁;邵宏渊出兵泗州,直趋虹县,而张浚亲自前去巡视。显忠到了灵壁,打败萧琦;宏渊围攻虹县,逼降徒穆、周仁,乘胜进克宿州,中原震动,孝宗赐给手书慰问说“:近日边报,中外鼓舞,十年来没有这样的战绩。”
张浚认为盛夏人疲,急召李显忠等人还师。正好金兵元帅纥石烈志宁率兵到宿州,与显忠作战。连日宋军稍微不利,忽然谍报敌兵大至,显忠连夜还师。张浚上疏请罪,有旨降任特进,改任江、淮宣抚使。
宿州部队回师,士大夫主和者都议论张浚的错误,孝宗又赐给张浚手书说:“现在的边事倚重你,你不要害怕人言而犹豫。前日举事之初,我与你共任之,今日也须与你完成之。”张浚于是以魏胜守海州,陈敏守泗州,戚方守濠州,郭振守六合。修理增扩高邮、巢县两城,修治关山滁州以扼守敌人进攻,在淮阴聚结水军、在寿春聚结骑兵,大大整顿两淮守备。
孝宗又召张木式奏事,张浚附奏说:“自古有好的皇帝,与心腹之臣相与协谋同心,以完成大功业。现在我因为孤纵,动辄受到牵制,陛下怎能任用。”因而请求辞职。孝宗看罢奏章,对张木式说:“我对待魏公之心有增无减,不被浮议所迷惑。”皇帝对待张浚非常恩宠,对近臣谈话,一定称魏公,从不直称其名。每次张浚派使者来,一定询问张浚饮食多寡,肥瘦如何。不久诏令恢复张浚都督的称号。
金兵元帅仆散忠义寄信给三省、枢密院,索求四郡及岁币,不然,将在农闲时进兵。张浚说:“金人强盛就来,弱小就止,不在和与不和。”当时汤思退为右相。思退,是秦桧一党,急于求和,于是派遣卢仲贤持书出使金营。张浚认为仲贤小人多妄,不可信用。后来仲贤果然许可金国四郡有辱使命。朝廷又任命王之望为通问使,龙大渊为副使,张浚争辩不成功。不久,召张浚入宫晋见,又力陈和议之失。孝宗为此停发誓书,留之望、大渊待命,而令通书官胡日方、杨由义前往,告诉金人四郡不能割;如果金人想得此四郡,应当追还使者,罢和议。授任张浚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依然都督军事;思退任左仆射。
胡日方等人到宿州,金人械系威胁他们,胡日方等人不屈,后来金人以礼送归他们。孝宗告诉张浚说:“和议不成,是天意,从此政事归一。”二年,商议皇上到建康,诏令之望等人回来。思退听说后非常惊恐,假装请求去职,而暗中与其同党谋划陷害张浚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