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合,慰劳很优厚。
不久苏轼到杭州,杭州大旱,饥馑瘟疫一起发生。苏轼向朝廷请求,减免本路上供米三分之一,又得到赐给剃度和尚的度牒,换成大米来救济饥饿的百姓。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卖常平米,做了很多的厚粥和汤药,派人带着医生分街坊给百姓治病,救活了很多人。苏轼说:“杭州,水陆交会的地方,因瘟疫死亡的人常常比其他地方多。”于是集中多余的公款二千缗,苏轼又拿出自己的黄金五十两,办起病坊,稍微积蓄一些钱粮收治有病的百姓。
杭州本来靠近大海,地下的泉水又苦又咸,居民稀少。唐代杭州刺史李泌首先引来西湖水修建六井,百姓饮用水充足了。白居易又疏浚西湖水引入运河,湖水自运河流入农田,所灌溉的农田达千顷,百姓因此殷富。西湖水中水草很多,自唐代到五代钱氏,年年都要疏浚治理,宋朝建立后,不再疏浚治理,水草淤积形成封田,湖水几乎没有了。运河失去西湖水的补给,就从钱塘江的潮水中引水,船航行在城市中,湖水又挟带大量的泥沙淤积运河,每隔三年就得淘一次,成为百姓的一大灾害。六井也几乎被废坏了。苏轼看到茅山有一条河专门容纳钱塘江潮水,盐桥有一条河专门容纳西湖水,于是疏浚这二条河道以通航。再修造堤堰闸门,控制西湖水的蓄积与排泄,钱塘江潮水不再进入杭州城内。又用剩余的人力修复了六井,再把挖出来的淤泥堆积在西湖中,南北长三十里,修筑成长堤以来往行人。吴地百姓种菱,春天就除草,不留寸草。苏轼又雇募人力在西湖中种菱,水草不再生长。把种菱的收入备作以后修浚西湖的费用,取救济荒灾剩余的一万缗钱、万石粮食;以及申请得到的一百张僧人度牒用来雇募民工。长堤筑成,在堤上种植芙蓉、杨柳,望去好像图画,杭州人把长堤命名为苏公堤。
杭州和尚净源,原来居住在海边,与海船客商交往,海船到高丽,客商交口称赞他。元丰末年(1085),高丽王子义天来宋朝拜,因而前往净源住处拜访。到这时,净源死了,他的门徒偷偷地拿着他的遗像,搭海船前往高丽报告。义天也派他的门徒来祭奠净源,并且拿着高丽国母的两座金塔,说是祝两宫太后寿辰。苏轼不接受,上奏说:“高丽很久不进贡了,失去了朝廷赐给他们的厚利,他们的意图是想要求朝贡,但不了解我们对待他们的厚薄,所以借祭奠死去的和尚而行祝寿之礼。如果接受他们的贺礼而不回报他们,高丽将会产生怨恨的思想;接受贺礼而厚赐他们,又正好堕入他们的计策中。现在朝廷应该不参予这件事,让州郡自行以理由拒绝他们的礼物。那些平庸的和尚狡猾的客商,给国家挑起事端,这种事不可渐长,应该痛加惩治。”朝廷完全同意苏轼的意见。不久,来进贡的高丽使臣果然到了,按旧例使臣所到的吴越七个州,要花费二万四千余缗钱。苏轼于是命令各州根据情况裁减开支,百姓获得交易的好处,再也没有受到侵扰的危害。
浙江潮自海门东来,势如雷霆,而浮山屹立在江中,与渔浦各山犬牙交错,水流相激,漩涡回旋,每年损坏的公私船只不可胜数。苏轼建议自浙江上游名叫石门的地方,沿山向东,开凿成运河,引浙江及溪谷各水二十多里到达钱塘江。又沿山作河岸,不出十里到达龙山大慈浦,自浦北转弯抵达小岭,开凿六十五丈山岭通达岭东古河,疏浚古河几里到达龙山漕河,以避开浮山之险。人们认为便利。奏章上报朝廷,有厌恶苏轼的大臣,极力阻止这个计划,因此凿河工程没有完成。
苏轼又说:“三吴地区的水,蓄积形成太湖的水,溢出形成松江流入大海。大海每天两次潮汐,潮水浑浊而江水清澈,潮水常常要淤塞松江水道,然而江水清澈流速快,随即就把泥沙冲走,出海口经常是通畅的。因此吴中地区很少有水灾。过去苏州以东地区,公私船只都用竹篙撑行,没有在陆地背纤行船的。自庆历年间以来,松江大筑背纤的道路,修建长桥扼塞松江水道,所以现在三吴地区多水灾,我打算凿平背纤道路,修建千桥,以加快江水的流速。”这个建议也没有被采纳,人们都感到很遗憾。苏轼二十年间两次到杭州任官,因他对杭州百姓有恩德,百姓家中有他的画像,吃饭时一定要在像前祝福。又修建苏轼生祠以报答他的恩德。
元。。六年,苏轼被召为吏部尚书,还没有到任。因为弟弟苏辙任尚书右丞,苏轼改任翰林承旨。苏辙推辞尚书右丞的职务,想和兄长苏轼一同担任侍从官,朝廷没有同意。苏轼到翰林院几个月,又因为谗言请求出任地方官,于是以龙图阁学士出知颍州。以前,开封府各县多水灾,地方官吏不深究造成水灾的原委,挖开陂泽,把水注入惠民河,惠民河容纳不下,造成陈州也多水灾。又打算凿开邓艾沟与颍河勾通。并且开凿黄堆想把水引入淮河。苏轼才到颍州,派官吏用水平器测量地形高低,淮河涨水时水位高出新沟几乎有一丈,如果开凿黄堆,淮水将倒灌颍州地区造成水灾。苏轼向朝廷说了自己的意见,朝廷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