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迁。”于是越级授官直秘阁,判吏部南曹、开封府推官。提拔为起居舍人、知谏院。范镇上疏建议:“民力窘迫困乏,请减少祖宗以来的官吏军队人数,酌取其折中数额作为永久制度,用现在赋税收入数额的十分之七作为各种费用开支,储备其中的三成用以防备水旱灾害非常之急。”又说“:周朝以冢宰管理国家财政,唐代以宰相兼判盐铁、度支。今中书省主管政务,枢密院主管军事,三司主管财政,各自互不相知。财政已经匮乏,枢密院仍无限制增加兵员;老百姓已经贫困,三司仍支取资财不休。请求让二府互相通报共同主持军政大计,与三司一起共同管理国家财政。”
契丹派使者来,为虚张声势显示国力强大,于是执政大臣增募军队以敷衍塞责,一年耗费钱财百千万。范镇说:“防备契丹不如宽待三晋百姓,防备灵夏不如宽待秦地百姓,防备西南夷不如宽待越、蜀之地的百姓,防备天下不如宽待天下百姓。军队是用来保卫百姓的,反 而残害百姓,我担心他日的忧患不在四夷,而在冗兵与穷困的百姓。”
商人把粟米输往河北,到京师领取报酬,但榷货务不马上给予现钞,久而卖之,十成中只能得到六成。有人建议拿出内库钱,稍稍增价给商人贸易,一年可得盈余息钱五十万。范镇认为“:外府内库,都是政府部门。现在使外府阻滞商人,而内库乘人之急以牟取巨利,最有伤国家大体。”仁宗马上制止了这种做法。
安葬温成后,太常礼院讨论礼仪,墓地前面叫园,后面叫陵,宰相刘沆以前为监护使,后为园陵使。范镇说:“曾听说执法官吏舞弄法令,没有听说礼官舞弄礼仪的。请诘问前后仪礼异同的情况。”集贤校理刁约论墓中陪葬物大多奢侈华丽,吴充、鞠真卿争论礼仪,一同补任地方官,范镇都上章请求一一挽留。石全斌护葬,转任观察使,其他护葬官吏全部优先升迁两官。范镇说“:章献、章懿、章惠三个皇后的安葬,推恩都不能与此相比。请求追还石全斌等人任命书。”副都知任守忠、邓保吉同日拜官授职,内臣无故改官的又有五六人。当时有制度规定,凡是内降敕令不是以律令为标准的,都准许上奏。还不到一个月,大臣即废而不行。范镇请求治中书省、枢密院有关官员之罪,以示天下。
仁宗生性宽厚仁爱,言事的人竞相激烈攻讦,以至于用没有根据的男女私情来污辱他人。唯独范镇务必援引国家大体,不是有关朝廷安危,有关百姓利益忧虑的事,就疏略不说。陈执中为宰相,范镇论他没有学问,不是宰相之才。等到陈执中的宠妾鞭笞杀死奴婢,御史弹劾上奏,想要驱逐陈执中离去相位。范镇说“:现在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生势盛,监狱充斥,陈执中应当负责任,但御史舍大责细,发泄私恨,如果用这作为进官退职的标准,这只是因为一个奴婢的事而驱逐宰相,就不足以表明等级,区分该立于殿堂和台阶下的。”有识之人认为这是正确的。
文彦博、富弼入为宰相,诏命百官群僚在郊外迎接。范镇说“:与其以虚礼隆遇他们,不如以至诚对待他们。陛下任用他们两人为宰相,整个朝廷都认为得到人才。然而近代制度,两制不得造访宰相住宅,百官不得私下拜见,这不是以诚相待。希望废除郊迎,废除拜访的禁令,那么对驾御臣下来说是一举两得了。”建议减少任子及每年取士的数额,都是从范镇开始。范镇又请求命令宗室及远亲补任地方官,仁宗说:“你说的是对的。只是担心天下说我不能和睦亲族而已。”范镇说“:陛下甄别其中的贤能者加以任用,不埋没他的才能,这就是和睦亲族。”虽然暂时没有实行,到熙宁初年(1068),终于果真像他说的那样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