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七十五(10/10)

”唐介叩头谢恩,从此议论时事更无所顾忌。不久对仁宗说:“臣既然担当御史,说的不被听从必然要力争,争得太激烈了就会得罪陛下,希望能辞职。”于是调任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开封府判官,又任扬州知州,再转任江东转运使。御史吴中复向仁宗说:“唐介不应该长期担任地方官。”文彦博重当宰相后也对仁宗说“:唐介从前对我的批评,确实很针对我的缺点,希望您能采纳中复的意见。”但仁宗只调他到河中。

很久以后,调回京城任度支副使,升天章阁待制,再到谏院任职。仁宗从至和年以后,很少与臣下勾通。唐介说:“君臣关系好比是天地,天地交泰,才是正理。希望能经常召集群臣,做些指示,共同讨论事情,以造福于天下。”又说:“后宫不该替别人向皇上伸手要官;诏命的草拟不通过中书的情况,应该设法制止;赐给嫔妃的钱物,已比前代多几十倍,而且还在天天增长,没有止境,应有所限制;监司推荐的官员多是些只会深文周纳、咬文嚼字的具体办事员,请您下令,精选品行端正、善良敦厚的才子,不可使歹毒刻薄者混入;派往各地的采购人员欺侮地方,应撤回,所需物品直接交给监司采办;兖国公主夜晚擅自开启禁宫的门,应警告宿卫人员的主管,严格宫禁的规章制度。”这些建议都被采纳了。

御史中丞韩绛弹劾宰相富弼,富弼回家请求辞职,韩绛也等待处罚。唐介与王陶批评韩绛中伤大臣,结果韩被免职。唐介与右宰相不和,请求外调,任荆南知府。任命书经过门下省时,被知银台司何郯扣住退回,于是重新留任为开封代理知府。不久因为弹劾了陈升之,调任洪州知州。又被任命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枢密直学士、瀛州知州。

英宗治平元年,唐介回京任御史中丞。英宗说“:您在先朝时有敢于仗义直言的美誉,因此我才任用您,不是听了左右人的建议才用您的。”唐介说“:臣没有什么优点,陛下把我说得太好了,我愿意对您尽忠尽力。自古以来想求得天下大治的君主,都不一定要找到惊世骇俗、空前绝后的政策,主要的思路不过是顺乎人心而已。祖宗传下的治世良方,现在都还有踪可寻,望您能以祖宗已经完成了的大业为镜子,天下就会沾您的光了。”次年,唐介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任太原知府,英宗对他说:“我认为黄河以东地区的重要性,不在中央政府执法官之下,暂时麻烦您去担此重任吧。”西夏常常侵扰代州边境,并在边境修筑了多个堡垒。唐介派兵撤掉了这些堡垒,发函对西夏晓以利害,于是夏人就不敢再动了。

神宗即位后,召他回来任三司使。熙宁元年(1068),升为参知政事。从前,宰相在待漏舍审阅下面送来的文书时,同僚不能知道。唐介对曾公亮说“:政府官员不了解文书的内容,皇上一旦问起来怎么回答?”从此才容许同僚同看,后来就习以为常了。神宗想起用王安石,曾公亮也顺势推荐他,唐介却说王安石难当大任。神宗说“:王安石的文学才气不够吗?治政能力不够吗?经术不够吗?”唐介回答说:“王安石虽然有学问,但泥古不化,会读书不会活用,因而迂腐顽固,若让他执掌政事,必然会剧烈地变更传统。”散朝后又对曾公亮说“:如果王安石真的受重用,天下必然受害,你们应该明了这一点。”中书省曾呈送拟任官员表,几天无法决定,皇帝说“:可以请王安石最后裁定。”唐介说“:您以为王安石可以重用,重用就是了,岂能让中书省把政事交给一个翰林学士来决断?臣近来听说您常让某事某事请王安石决定,王同意就办,不同意就不行,既然这样,宰相等官还有什么用?这恐怕不是信任大臣,必然是认为臣等无才。我愿意先被罢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