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卷七十一(7/10)

,韩琦乘机进言说:“皇位的继承人,是天下安危之所在。以前祸乱的出现,都是由于决策没有早点决定下来。陛下年岁已高,还没有皇太子,为什么不选择宗族中的贤能者,来为国家考虑呢?”仁宗说:“后宫将有人分娩,暂且等等。”结果又生一女。

一天,韩琦携带《汉书-孔光传》以进读,说:“成帝没有后代,立其弟之子。成帝并不是贤明的君主,还能如此做,何况陛下呢?希望陛下以太祖之心为心,就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了。”又与曾公亮、张日弁、欧阳修极力进言,正好司马光、吕诲都有所请求,韩琦进读他们的上疏,还没有来得及开封,仁宗就说:“朕有这个意向很久了,谁能作为继承人呢?”韩琦惶恐地对答说“:这不是做臣下的所能议论的,应当由陛下自己选择决定。”仁宗说:“宫中曾收养二个男孩,小的很纯洁,但最近不太聪明,大的可以。”韩琦请问他的名字,仁宗告诉韩琦他的名字为宗实。宗实,是英宗的旧名。韩琦等极力称赞此事,于是议论决定了。

英宗为濮王守丧,建议起任知宗正。韩琦说“:决定了要办的事,不能中途停止,陛下决断不应怀疑,希望从宫中批出圣旨。”仁宗不打算让宫中人知道,说:“只要中书行文就足矣。”诏令下达后,英宗坚决辞谢。仁宗又问韩琦,韩琦应对说“:陛下既然知道英宗贤能而选为继承人,如今英宗不敢马上担当,是由于见识远大,贤能的缘故。希望坚决起用他。”英宗服丧完后,还坚决卧床不起。韩琦说“:知宗正的任命刚一发出,朝外人士都知道英宗一定成为皇太子,还不如正其名。”于是下诏立英宗为皇太子。第二年,英宗即位,以韩琦为仁宗山陵使,兼门下侍郎,进封卫国公。

韩琦已经辅佐策立英宗,门下亲戚宾客,有的闲谈中谈及策立之事,韩琦一定严肃地说:“这是仁宗的英明决断,为国家考虑,皇太后内助之力,臣子有什么参予呢?”英宗突然得病,太后垂帘听政。英宗病重,动作有时反常,对宦官尤其缺少恩爱。左右之人多不高兴,于是互相进谗言离间,两宫于是有了仇恨。韩琦与欧阳修在太后帘前上奏言事,太后痛哭流泪,具体地叙说事情的由来。韩琦说“:这病十分难治,病好,是不可能的。儿子患病,母亲能不宽容吗?”欧阳修也详细进言,太后意气逐渐缓和,过了一段时间就不再言说此事了。以后数天,韩琦单独进见英宗,英宗说:“太后对我无恩。”韩琦对答说:“自古以来圣明的帝王,人数不少。但唯独说舜是大孝子,难道其余的全部不孝吗?父母慈爱而儿子孝顺,这是正常之事不足称道;惟父母不慈爱,儿子不失去孝顺,才值得称道。只担心陛下之事不能办到,父母岂有不慈爱的。”英宗大受感动并得到启发。到疾病痊愈时,韩琦请求皇帝乘车祈雨穿上白衣服出去,人心才安定,太后执政,授予韩琦右仆射,封为魏国公。

夏人进犯大顺,韩琦建议停止岁赐,断绝双方的和市,派遣使者向夏人问罪。枢密使文彦博责难他,有的列举宝元、康定之事,韩琦说:“谅祚,是一位狂童,没有元昊那样的智谋计略,但边防军队大大超过以前。严厉地责问夏人,一定折服。”不久谅祚上表致谢,英宗对韩琦说:“完全像所预料的一样。”英宗卧床不起,韩琦入宫询问起居情况,并上言说:“陛下很久不亲自上朝,希望尽早设立皇储,来安定社稷。”英宗点头称赞,立即召学士起草制定,立颍王。

神宗即位,韩琦授职司空兼侍中,为英宗山陵使。韩琦执政三朝,有人担忧他专权。御史中丞王陶弹劾韩琦不赴文德殿为跋扈。韩琦请求离职,神宗为此将王陶贬职。永厚陵复土,韩琦不再入中书任职,坚决辞去官位。授职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入朝言对,神宗流着泪说:“侍中一定要辞去,今天已经降制了。”赐予兴道坊住宅一区,提拔他的儿子韩忠彦为秘阁校理。韩琦辞去两镇之职,就只兼任淮南之职。

正遇种谔擅自攻取绥州,西部边境开始骚扰,改任永兴军判官,经略陕西。韩琦说“:边境守臣随意妄为,抛弃盟约埋下动乱的祸根,希望召集二府立即决断此事。”韩琦入朝辞谢,曾公亮等正上奏言事,希望与韩琦一起言事。神宗召见他们,韩琦说:“臣下从前是朝中官员,应当与他们共同议事。如今,是守卫之臣,不敢再参预闻听。”又说:“王陶指责臣下跋扈,如今陛下将陕西用兵之权授予臣下,又有像王陶一样弹劾臣下的人,这样臣下将会成为灭族之人。”神宗说:“侍中还不明白我的意图吗?”韩琦起初说绥州不应当攻取,不久夏人诱杀杨定,韩琦又说:“敌人既然如此,绥州如今不能放弃。”枢密院用韩琦开始的言论责难他,韩琦具体地叙述了其中的理由,最后终于保住了绥州。

熙宁元年(1068)七月,再次请求从相州告归。河北地震,黄河决口,调任大名府,充任安抚使,允许自己决断事情。王安石任宰相时,派遣常平使散发青苗钱,韩琦极力上言此事。神宗拿出他的上疏给宰相大臣们看,说:“韩琦是真正的忠臣,虽然人在朝外,仍不忘记朝廷之事。朕起初认为对老百姓有利,没想到会这样祸害老百姓。况且坊郭怎能实行青苗,却也强行实施这一办法呢?”王安石气愤地上奏说“:如果是顺从他们的愿望,即使是坊郭又有什么害处。”第二天,声称有病不上朝。在这时,新法几乎废除,王安石又出任宰相,更加坚决地坚持自己的意见。韩琦又恳切地上奏,王安石将其上疏交给条例司,让其他官员上疏进行驳斥,刊石颁行天下。韩琦更加恳切地申辩,最后仍不依从。这样韩琦请求解除四路安抚使,只兼管一路,王安石想阻止韩琦,立即允许了他的要求。熙宁六年(1073),回到京师任相州知州。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