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玲和李文波等人商量,是否要给字画定个价,如果有人愿意买就可以卖。李文波说:“来之前,我们根本没想到会有人买画,所以就没有定价。既然有人愿意买,不管他
是什么原因,是乡情所致还是农民情结,我们就应该定个价。”
贵玲问红霞她们:“你们的看法呢?”
红霞说:“我们画的东西本来就不值钱,人家想要就送给他。不过,要是有个价格,不管是多少,有多便宜,那给我们的感觉可不一样。我觉得可以定价,就是要定便宜点,不要
贵了。哪怕卖十块钱,是那个意思就行了。”
贵玲对李文波说:“你来定个价格吧。”
“我看就照行规,按平方尺论价,比如两百块钱一尺。”
朱志能说:“我觉得可以打破常规来定价。这些老板如果看中一幅画,可能不在乎它的大小,喜欢就愿意买。只要他愿意买,钱不是问题。比如他喜欢一幅一尺的画,你只收他两
百块,不痛不痒的,买的和卖的都觉得没意思。我建议,把所有的画大致划分几个档次:大、中、小,分别为两千、一千五和一千元。这样的定价方式,让人看了也会觉得就是图
个热闹,反而会有兴趣,感到亲切。本来办这个画展也就是图个热闹嘛。”
贵玲说:“我觉得这办法好。文波你看呢?”
文波说:“好。我也觉得好。”
第二天,强辉带来了很多安徽商会的成员来观看画展,还真的有不少人愿意买画。他们买画当然不是收藏,而多是出于乡情和农民情结。有的人还请作者现场写字作画,场面热闹
得很。这一天卖出去十几幅画。
元旦三天假期,共卖出去三十多幅画,很是鼓舞人心。贵玲和文波商量决定,没有卖出去的所有画作都原封不动长期展出,想买画的随时可以买走,不想买画可以欣赏到农民作品
,了解现代的农村。
书画展出乎意料地成功。原本只是想图个热闹,却意外地售出那么多字画,新闻媒体还给予了报道,称这种农民画展为上海市民打开了一个了解和认识农村、城乡情感交流的窗口
,也是对企业如何建立企业文化、弘扬文化和为文化服务的启示和引导。
元旦一过,就开始筹备春节联欢会了。
志刚与贵玲商量,把联欢会的筹备工作同样交给了沈鹏,而且这次是有偿的,让沈鹏以一个文化公司的角色来承办联欢会。
沈鹏精心制作了一个晚会策划方案,重点在三点:一是主题,二是内容,三是邀请嘉宾。沈鹏认为,主题还是围绕城乡结合做文章。内容分三块,一是领导讲话;二是主题诠释;
三是文艺演出。要求领导讲话尽量简短务实,主题诠释简明突出,文艺演出多样互动。邀请嘉宾则由志刚和贵玲、兰花来确定。
联欢会还是在邻村会馆的多功能厅举行,周边墙上的书画作品既烘托了氛围、又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它们。舞台背景还是请李文波书写的行书大字:“邻村之友——我们未来的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