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我听说过,潘先生尽快着手建设厂房,招募工人,煤炭的事情就给本官来办。本官就是山西人士,我们乔家也曾经营过一些煤炭的生意。”
“潘永泉?你说的是那个住上海开设洋行的叔叔吗?”
潘永泉在路上不断的向侄女询问着关于乔志清的事情。
乔志清皱了下眉。
潘永泉连忙站起,恭敬的扶住茶碗,连声客气
“乔大人严重了,草民受之不起。”
潘巧玉傻笑一声,扭着躯就
了门去。
“对,就是他,乔大哥的记真不错,他说有
生意要和你谈。”
潘永泉鞠了一躬,在椅上坐了下来。
潘巧玉甜甜的安了一声。
潘巧玉了府衙后在附近的一
石桥上找到了叔叔,甜甜的喊
“叔叔,乔大哥让你过去呢。”
潘永泉真心夸赞了一声,他走南闯北多年,就是在国外也没见过乔志清这样心系百姓的好官。
“那就好,那就好。”
潘巧玉站在书房的外面甜甜的喊了一声,如今乔志清位权重,她也不敢豁然带个陌生人
去。
“哎,怎么就受不起,本官以前在新政里都说过了,只要是肯回来参与苏州重建的,那都是苏州百姓的恩人。”
潘永泉站在桥上不住的慨着“变了,变了,一切都变了。”听到潘巧玉的喊声,扭过
冲她微笑了一下。
潘永泉说到这里变的犹豫了起来。
“乔大哥,我叔叔就在门外呢,你现在有空吗?”
潘永泉推开房门走屋
,乔志清疲倦的指了指椅
,示意潘永泉坐下说话。
荀刚才又让人呈上来一些军队的开支,如今重建工作正在展开,各项事业都要
钱,银库的两百万存银,只经过了三个月便用去了五十万两,乔志清愁的额
上都有了皱纹。
叔潘永泉从上海回来了,说想拜访下你。”
乔志清也正疼煤炭的事情,他从国外聘请的洋先生好多个发明创意都是需要蒸汽动力
支持,奈何没有能源,只能作罢,苏州军械所引
的蒸汽机也白白扔在厂房里,一天也没动弹过,看来
下必须要解决掉煤炭的问题。
乔志清放下了笔墨,抬起舒缓了下
神。
潘永泉稍稍宽了心,跟着侄女了苏州府衙中。
乔志清在他边的椅
上坐了下来。
“让他来吧。”
乔志清冲他笑了笑,走了下来给他斟了杯茶。
“放心吧叔叔,乔大哥是个很通事理的人,一架
都没有,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古板的。”
“乔大人在上,草民潘永泉有礼了。”
“那好吧,我这就去叫他。”
乔志清不再来虚的,直接切主题,潘永泉的生意
的很大,雇佣华尔的常胜军所支付的佣金,就是由杨启堂的泰记银号和潘记洋行共同
资的。
“潘先生这次回来,不光只是回故乡探亲吧,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开
就好。”
“那就不瞒乔大人了,我这次回来就是想联合上海的几家商号,在苏州开办一家现代化的纺织厂,全采用洋人的蒸汽机
动力,计划招募三千个员工,厂
正常运转后,除了正常生产开支,我保证每月上
朝廷的税赋最少有十万两银
,只是…”
乔志清找借支开她,连忙低下
看起了公文,要是再多看她一
,恐怕会忍不住犯了错误。
潘永泉叹了气。
“那你让他过来吧,正好我现在有空。”
“草民早就听侄女夸赞过乔大人,没想到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乔大人对百姓的赤诚之心,足以令草民汗颜啊,草民还担心受怕的在上海观望了好几个月才回来,惭愧,惭愧。”
“迎潘先生回到家乡发展,我代一百万的苏州百姓谢过了。”
乔志清好像听潘巧玉提过这个叔叔的事情。
“巧玉啊,你说这个知府大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好相吗?”
潘巧玉趴在书桌上,手扶着小脑袋,俏的看着乔志清。
潘巧玉边说边给乔志清抛了个媚。
“这是造福乡邻的好事啊,潘先生有什么难尽
开
?”
“大人有所不知,这洋人的蒸汽机烧的是一黑
矿石,洋人
这
东西叫煤炭,一天机
全开,要燃烧十几吨的煤炭,中国只有很少的省份产这
东西,至今我只在山西朔州府见过。”
清朝的时候商人的地位很低,潘永泉的惊慌倒不是装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