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通过对中央政权最
阶层人员的更换和
理,整个东汉政府几乎完全受制于董卓:皇帝的废立、朝臣的任免、重大政策的制定,都由董卓说了算。此时,野心极度膨胀的董卓,已经目空一切。
在一次会议上,董卓肆无忌惮地说:“少帝愚昧懦弱,不能敬奉宗庙,没有资格担任天下的君主。为了国家和汉室江山着想,我想效法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的故事,废掉少帝,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天
!”在场官员大多慑于董卓的
威,对他独断专行、随心所
的行为敢怒不敢言。只有尚书卢植当面提
反对意见,认为少帝只是年纪幼小,行为品
本就不能与太甲和昌邑王相提并论。董卓大怒,没想到卢植如此不敬,胆敢当众反对自己,便立即命令士兵将他推
斩首,幸亏侍中蔡邕极力劝阻,卢植才免于一死。之后,董卓废掉少帝,将他贬为弘农王;另立陈留王刘协,即为汉献帝。
有了
大的军事后盾,董卓便有恃无恐,为所
为。首先他迫使朝廷免除司空刘弘的职务,自己取而代之。接着,为了
一步独揽中央政权,董卓决定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废除少帝,另立新皇帝。
一人得
,
犬升天。自己加官
爵后,董卓还利用自己手中的特权,大肆加封董氏家族成员。他首先封自己的母亲为池
君,越礼
备家令和家臣,地位与皇家公主相当。同时,董卓又拜弟弟董为左将军,封雩侯,另外还封自己年幼的孙女为谓
君。更有甚者“卓侍妾怀抱中
,皆封侯,
以金紫。
长期统兵打仗的董卓

会到:要想征服百官,控制朝廷,必须先得掌握
大的军事后盾。初到洛
时,董卓
属的兵力不超过千人,为了一开始就给洛
造成一
烈的军事威慑影响,他每隔四五天就命令所
晚上悄悄溜
洛
,第二天早上再浩浩
开
洛
,战鼓震天,旌旗招展,俨然千军万
源源不断。包括朝廷官员在内的所有洛
人们,都被董卓如此
大的实力所吓倒,不敢有丝毫越轨行为。虽然假象能暂时迷惑人,但终会被人识破。董卓此举当然只能是权宜之计,稍稍调整后,他便开始采取实际行动,以扩充兵力,收揽兵权。大将军何
被张让伏杀后,他的
曲将领吴匡对何
的弟弟何苗(时任车骑将军)怨恨很
,认为何苗存心不肯与何
合作,而且还怀疑他与张让勾结,共同对付何
。吴匡念何
平日对自己有恩,发誓要杀死何苗,替何
报仇。他发动手下士兵,告诉他们说:“是车骑将军何苗勾结张让杀死了大将军,我们一定要替大将军报仇!”于是,便联合董卓的弟弟董
,共同攻杀何苗。何苗死后,董卓坐收渔翁之利,不费一兵一卒收编了何
、何苗的
队。控制中央政权,掌握洛
卫戊军队的兵权极为重要,董卓便

署,派心腹大将吕布杀掉执金吾,接收全
京城防卫
队。从此,董卓不仅控制大量常规
队,而且还掌握着洛
的直属
队,完全
备了左右朝政的军事基础。这为他的野心
一步膨胀增加了相当分量的筹码。当时,鲍信就对董卓军事势力的膨胀有较清醒的觉察和认识,他曾对袁绍说:“董卓拥有
兵,素有野心,如果现在不想办法除掉他,今后必将受其牵制。如今董卓军队人员混杂,军心不稳,组织不严,正可趁早除掉。”可是袁绍因惧怕董卓,优柔寡断,未采取行动。
废立皇帝之后,董卓又对何太后不顺
,认为她有碍自己在朝廷上下自由行动和树立威信。于是,董卓又大会群臣,向大臣们数落太后所谓的罪行,说她如何如何
迫婆母永乐皇太后(灵帝刘宏的母亲),以致皇太后忧虑而死。这
违背婆媳常理、不讲孝顺礼节的教法,应当受到严厉惩
。之后,董卓便责令何太后迁居永安
,不久,董卓又借故杀死少帝刘辩,毒死何太后。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皇帝,董卓不顾朝臣反对,胁迫献帝将都城从洛
西迁至长安。董卓还无视礼制和皇威,在自己的封地修筑了与长安城墙规模相当的坞堡,
厚达七丈,明目张胆地用“万岁坞”来命名,并规定,任何官员经过他的封地时,都必须下
,恭恭敬敬地对他行大礼。
改立献帝之后,董卓将自己升迁为太尉,成为三公之一,掌
全**事和前将军事务,后又自封郡侯,拜国相,跃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权。董卓虽然名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相,但实际上却远远超越皇帝,享有“赞拜不名、
朝不趋、剑履上殿”等特权。
以令诸侯,开始
预整个东汉中央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