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赵德昭听到孙光宪这么一说,他问:“先生都是自己亲自抄写还是让人代写的么?”
湖北黄冈】刺史孙光宪听闻魏王使臣离开郎州,便立即从黄州
发去了江陵府。
赵德昭问
:“孙先生最近
可好?”
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印书之时,先用一把刷
蘸了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着用白纸覆在板上,另拿一把
净的刷
在纸背上刷一下,印好之后将纸拿下来,如此就一页书就印好了…一页一页印好以后,再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印刷成功了“这抄写颇为费力,先生如今年岁已大,夙夜
劳对
有害,不妨让府中拙刀小吏代劳。”
…
“多谢殿下关心,老朽已是耳顺之年,
还行。此番前来江陵是为了藏书之事。”孙光宪还记着当初的那件事情,在前几月中赵德昭突发奇想,便对孙光宪说要开藏,广收天下书籍典籍史册收于其中,如今孙光宪就是为了此事而来。
几月不见,赵德昭见孙光宪又老了不少,心中有些唏嘘不已,
叹时光
人老,而孙光宪
着官服,刚要拱手便被赵德昭阻止了。
在赵德昭的带领下,二人来到了屋内。
3冯瓒(914~980),字礼臣,宋初齐州历城人。
孙光宪总算是听明白了,只是他不知
魏王现在是否能够
照他这么说的
来,而他坐着侧耳倾听中。
5江陵府:唐上元元年(760)设置南都,以荆州为江陵府,治所在江陵。
孙光宪坐在赵德昭对面,他见魏王这么说,心中还是
兴的,他
:“此事不怨殿下,老朽也是心血来
,平素最喜收藏图文典籍,抄书誊写文章,诗词歌赋乐在其中。殿下的想法非常人所及,若是各地都有藏,这对朝廷开科取士、教化百姓也是有益。”
2刘嶅,宋朝政治人
,以工
郎中
任开封府判官,因对冯瓒行赂,事败被免职。
ps。
孙光宪在魏王赵德昭南下之时
照他的吩咐,已经从各地收藏了不少的藏书,孙府上现今已经藏有数千卷书籍,其中一些多是他亲自抄写,校勘图书,此行正是向赵德昭汇报藏书等情况。
赵德昭转念一想,想起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乃是北宋时期毕昇所发明,如今毕昇尚未
生,赵德昭倒是差
忘记还有活字印刷,而今若是大宋用上了活字印刷,也会对教育等事有利,随即他又
:“孙先生,此事我也常听人提起过,不过小
倒是有个法
。”赵德昭并没有说明,而是却
“小
只是担心若是此法
传
去,对我大宋而言不利。”
“先生请坐!”赵德昭见这位老者依旧关心学究藏书典籍一事,心中甚是愧疚,他忙
“辛苦孙先生了,此事当初小
也妄言了,这天下典籍甚繁多,怎可单独劳烦孙先生一人行之。”
孙光宪
:“自然,那雕版价钱太贵,每页书籍章节都要雕刻一版本,而要雕刻这么一个雕版大概
个十天半个月到二旬时间,若是要整个雕刻版本,半年一年算是短的了,这还得看这本书有的厚薄。”
赵德昭这边也在考虑活字印刷术的权衡利弊,他思考了一阵过后,便觉得利大于弊,等他回京之后,他亲自上疏给赵匡胤,下令研究活字印刷,暂时作为朝廷专用。
1宋代民间书坊印刷最为著名的有河南开封、福建建
、浙江杭州、四川眉山以及江西等地。
孙光宪听魏王介绍了很多,赵德昭又继续给他讲解这个活字印刷,如何应用等。
听孙光宪一说,赵德昭自然是这个雕版的,雕版印刷术始于唐代,而且雕版印刷的版本所需的木材一般都是上了岁数的
密木材所制,如枣木、梨木等。版面制作好后,则需要将印的字写在薄纸上,反贴在木板上,随即再
据每个字的笔划,用刀一笔一笔雕刻成
文,使每个字的笔划突
在板上。
4程德玄(940—1004),宋大臣,善医术。太宗尹京邑,召置左右,署押衙,颇亲信用事。
翌日黄昏时分,孙光宪风尘仆仆而来,这位当初以劝服
继冲献上南平三州的老者,如今满
银丝,皱纹布满了
角与额
,今年已经六十六岁了,却依旧腰杆
直,面
红
。
如今魏王一说他有个法
,他认为应该是借助朝廷的力量来推行此事,只不过他并不知魏王担心的是一项新的技术被
传
去。
“小
这次回京,一定将此事禀告给父皇,到时候将誊写天下典籍,开设藏,然后将此法应用开去。”
“殿下所说的是?”孙光宪不明白魏王所之的是,但是他知
朝廷一向对于图书雕版之事十分注重,在周世宗之时,冯
在开封国
监主持刻印儒家的《九经》。此时孙光宪也只是负责将各地
散的图书典籍收归在一
,若是魏王能够让陛下亲自下诏刻印图书典籍,那么他孙光宪第一个报名参加校勘工作。
赵德昭忙解释说
:“若是将雕版上的字全
打散成一个个字,就好比先生绘画之时所盖的印章一样,然后将这无数个印章
照文章排列起来,再刷上印泥,不就是一页文章了?先生认为此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