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肃指的自然是刚才赵书兰与秦风的那番谈话,也就是军事和内政是联系在一起的,且军事往往还要为内政服务,如果军事与内政起冲突的话还要以内政为先。
报冤,不需要再有所顾忌。另外还有一份人,则是乘现在还没大
尽量多抢一些
存储备用。
“如若这般下去。”赵书兰说:“肃州很快就会陷
一片混
,便是用不着回鹘攻,离城破亦不远矣!”
这个治国的理很简单,因为只有这样打仗或是打胜仗对一个国家才有意义,每一场仗就算是一场小胜也能起到大作用,否则就有可能军事上胜利了,但对国家的总
利益来说不过就是浪费生命浪费金钱而已。
“副使大人!”这时门外响起了梁宿的叫声:“萧将军命你速去神武营述职,汉军一人等已在神武营恭候多时了!”
肃州城内的治安之所以会这么糟,归结底就是百姓普遍对敦煌国失去信心,认为城破是早晚的事。
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打一场胜仗来稳民心、树军心,否则谁又敢保证城内不会现大规模的混
,谁又敢保证汉军在面对回鹘时不会再次
现“兵败如山倒”的一幕。
“何况汉军新败。”赵书兰继续说:“且其长期受回鹘压迫对回鹘心生恐惧,若是不先有小胜振奋士气,又如何会有大胜?”
这说的倒是事实,就像甘州“暴民”造反一样,现在的肃州如果也来一场暴民,那就算有敦煌国的数万军士把守城墙又能如何?
不过这简单的理,秦风好像才刚刚明白。
“恒受教了!”秦风朝赵书兰拱了拱手,随即又觉得有些好笑,自己这时连汉军的统军使都还不知
能不能当上呢。
这让秦风觉得有些奇怪,不是应该汉军的人想清楚后找上门来的吗?怎么现在反倒是萧公敬下令来了,萧公敬这么急着让自己去
这个统军使又是为何?
秦风当然不知,萧公敬之所以这么急,完全是为了安抚汉军,他就怕汉军一个冲动或是某些军士失去耐心
起
来那就坏了大事。更何况这还是曹议金亲
提到的事,于是哪里还敢怠慢,当即就使了一匹快
把军令传到同文馆里。
赵书兰笑:“爹爹却是忘了,
恒在石窟时便不喜读书,如今不解政事自是常理之中。”
而汉军内心对回鹘的恐惧秦风也是早就领教过了,汉军在城下面对回鹘骑兵的冲击迅速崩溃就是一个明证。
于是作犯科之事就屡禁不止,甚至官府、军队参与其中的也不少。
“哦!”听到这里秦风是明白了。
赵肃恍然大悟的了
,他们又哪里会知
,秦风之所以会这样并不是因为他少读书,而是因为他在现代时就是个只关心军事的兵。
望着秦风的背影,赵肃就有些疑惑的说:“
恒虽是智计百
,但似乎仅限于用兵,对于政事却知之不多。”
秦风拜别了赵肃父女,就在梁宿等人的护卫下赶往神武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