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二章回鹘可汗(2/2)

二来则是有意在下面前表现自己的勇气而达到鼓舞士气的目的。

药罗葛仁定睛一看,不由哈哈大笑起来:“却让一个书生带兵守城,我倒看看你们可挡得住我回鹘铁骑!”

秦风一见这局面就忍不下去了,往箭垛前一站就冲着药罗葛仁:“可汗此言差矣,我们汉人文字里的‘父’,实则是长辈之意,譬如‘夸父追日’,又如‘父老乡亲’。是以吾皇不过是敬可汗是个长辈,然可汗却如此咄咄人为老不尊,实在是有辱斯文啊!”秦风话音刚落城上就响起了一片叫好声,这话虽说是有“文过饰非”之嫌,但重要的是饰得漂亮也有理有据,更重要的却是将士们心里憋的一恶气也就此了…他娘滴,咱们打仗打不过回鹘这些蛮夷也就算了,嘴上也说不过蛮夷,那让我们这些号称有几千年文明的中华儿女这脸往哪搁啊!

当然,在场的所有人都听得懂同时也不会在乎这个小细节的,更没有人敢去纠正…纠正的话那不是帮着回鹘可汗骂自己皇上了?还要不要脑袋了!

所以说这卑躬屈膝的事有时候并不仅仅只是面问题,就像现在这样…因为曹议金的卑躬屈膝于是就使得回鹘军气焰更加嚣张,而敦煌军却明显有矮人一截的觉。

萧公敬是名武将,本来就不擅长与人争辩,这下被药罗葛仁这么一说就脸红脖的不知该如何回应,旁的众将士见了就更是觉得憋了一肚的气。

再来,就是这对阵的双方其实都有一不成文的约定,也就是仗还是要打的,但对方武将前来喊话时一般不动手,否则会让对方无耻同时也会让己方将士不耻甚至影响士气。

之所以惊讶,一是因为这回鹘可汗竟然会说一汉语,虽然他说的汉语不是很娴熟。二则是因为他竟敢以可汗之欺近城墙一百余步范围之内…要知这时代弩的程都在两百步左右,用机械张力的弩甚至更远。这不是将自己置于敌人的火力程之内吗?

“原来是萧将军。”药罗葛仁哈哈大笑:“你们汉人的习惯,儿待父大王不薄难不是天经天义吗?如今父大王打儿也是天经天义,你等还有何话好说的?”

“说话者何人?”过了良久药罗葛仁才叫了声。

秦风会这么惊讶倒并不是因为回鹘可汗亲征,秦风知类似回鹘这样以武力著称的游牧民族,可汗亲征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他们的可汗本就是一步步打上来以武力和勇气服众的,不敢战只会躲在城里指挥的可汗很快就会失去军心被下所抛弃。

回鹘骑兵依旧十分合的发一阵嘲笑,就算其中有些回鹘骑军本就听不懂他们可汗在说些什么。而敦煌国的军士包括萧公敬在内都无言以对,毕竟曹议金之前的确为了能够生存下去而认药罗葛仁为“父大王”

药罗葛仁平生阅人无数,这下可是看走了,因为他怎么也料不到,这个看起来并不起的书生,却在此战中发挥了中的作用。

“回鹘小儿!”萧公敬站在城墙上骂:“吾皇一向待你不薄,为何屡屡言发兵?欺我敦煌国无人耶?”

(注:步为长度单位,各朝代略有不同,唐朝时是将唐太宗李世民左右各走一步的长度,也就是1。514米定为一步。五代十国时仍延用唐朝旧制。)

那药罗葛仁自然没想到会有这样一番回答,要知他本对汉语也是一知半解的,刚才说的那几句还是在来之前事先找几个“汉人军师”商量讨论过并记下的话,更重要的还是他恰好也知汉字的“父”的确也有“长辈”的意思,于是一时呆愣当场,不知如何应对。

秦风所不知的是,这药罗葛仁之所以欺近这距离其实是有意为之。

一来是因为不近一喊话互相听不见也就没有意义。

“枢密副使秦风!”秦风拱了拱手。

其实真要想拿弩箭将药罗葛仁放倒却也不易,一方面是由于此时风大而药罗葛仁又特意选择了顺风,弩箭在这里的程会大打折扣且没有准。另一方面,药罗葛仁旁的亲兵早就好了护主的准备,一见不妙立时便会在药罗葛仁前摆开盾阵。而药罗葛仁又差不多就在弩箭程的临界上,只要把一调只需几秒就可以逃程范围。

秦风听着这话不由差笑了来,药罗葛仁虽是会汉语,但却把“天经地义”说成“天经天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