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八章、志不可夺
对于收留孔rong遗孤一事,关靖是决然反对的,一力劝阻是勋:“养其孤,比吊其人、葬其尸,更易怒魏王也。主公不敢往许都相吊,而乃养其孤,是避豺狼而自投虎xue也,不亦危乎?”
可是周不疑却jian决主张收留两个孩子:“先生以经学治shen,以仁名布天下,今人有难不救,已不义矣,而先避之,尚有可说。人托其孤于先生,岂忍却之舍外?即不为程婴、杵臼,亦不当为屠岸贾耳。”
是勋说我怎么就屠岸贾啦?又不是我要搜杀孔rong遗孤。周不疑说啦:“孔文举将孤儿托付先生,是以先生能全之也,今若舍之,恐为魏王所害,与手杀之何异?今二子不投门下,犹可避也,既来投,而使与其亲并戮,骂名必旋踵而至——先生三思。”
是勋忍不住低声嘀咕:“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好吧,这年月还没有周顗,这句话没人能够听懂。想了一想,不禁问dao:“若遣人护其返归曲阜,可乎?”
你孔氏在曲阜还有一大家子呢,凭什么让我来帮忙养你的孤儿孤女啊!
周不疑连连摇tou:“郗鸿豫shen诬孔文举,孔氏恐当避嫌,必不肯育其儿女——若可育,孔文举岂不知之,而乃托之先生?”要是能把孩子平安地送回老家去,孔rong早就那么干啦,为什么偏偏要把孩子们送到你这儿来呢?不正说明了族人都不可靠吗?对于孔氏同族的德行,你说是你比较了解呢,还是孔rong比较了解啊?
是勋心中暗叹。其实这都是我当年说错了话。所酿成的恶果啊…还记得他曾经奉曹cao2之命去游说孔rong。想把孔rong诓chu许都,赶得远远的,结果孔rong料知来意,一见面就捂耳朵——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是勋没有办法,只好以耸听危言来开篇,先说:“闻孔公新得公子,故来相贺。”接着又说:“既允赠于勋,自当先观。”
孔rong当场就惊了。说:“谁言相赠于卿?”
是勋即dao:“孔公待勋恩厚,勋不能为公孙杵臼,只能为程婴也。孔公放心,勋必将公子养大成人。”那意思,你若不肯gundan,则必为曹cao2所杀,你就算不顾惜自己的xing命,难dao不为初生的婴儿考虑吗?还是先避让一段时间吧——“比及公子年长,乃还之故郡,则即使公还被难。公子亦不难匿也。”
所以孔rong一旦临难,才会首先想到是勋。赶jin的就把儿子女儿给送过来了吧…
关靖继续反对,是勋也继续犹豫,周不疑乃扬声dao:“shen可死耳,志不可夺;人夺其志,虽生犹死。不疑知先生志在匡正,兴盛国家,而若失其德,虽有智数,其谁听之?匹夫而yu安天下者,焉有是理?!”
有些人虽然死了,他仍然活着;有些人虽然活着,他已经死了。你哪怕再有什么宏图大志,这一品行败坏,声名毁dang,那还有人肯听你的话吗?就算再足智多谋吧,也不过一匹夫而已——匹夫岂能安天下?!
一语点醒是勋,他不禁猛地一拍大tui:“元直所言是也,吾意决矣!”什么改朝换代,辅佐篡僭,还能找到zhongzhong理由来为自己开脱,后世论史,也未必会把自己刻画成jian臣——而且jian臣怎么了?大jian似忠,大忠还可能似jian呢。然而倘若连两个小孩子都不能拯救,那就不是大白脸jian臣啦,连小白脸小丑都混不上,那还能算是人吗?我一心安定中华,要是缺了最后那么一点儿人味儿,中华又会被我带向何方?!
这俩孩子,我救定了!ding多曹cao2派人过来搜杀,我总要护他们到最后一刻;而且估摸着曹cao2也不会因为这zhong事儿就取我的xing命,大不了从此投闲置散,坐看风云变幻。反正我为这个国家也zuo得够多了,死即有憾,亦可无愧也,总比背着一世骂名,而且自己都过不了自己心里那关要qiang。
周不疑满面喜se,关靖虽然不怿,但见是勋主意已定,也便不好再劝。只是他随即就说了:“yu密其事,恐反罹祸,不如明告魏王,请赦二子,由主公监养。”
是勋自己在心里悲壮了一把,过后仔细想想,也觉得事情还不至于太过糟糕。史书上说了,孔rong一双儿女一开始“以其幼弱得全,寄他舍”,终究曹cao2还不是董卓,没有灭人满门的习惯,多少还在意自己的名声——杀害幼童,是在任何时代都会为人所不齿的呀。只是后来俩孩子对话,一个说:“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一个说:“今日之祸,岂得久活,何赖知rou味乎?”有那无耻之徒去禀告了曹cao2,曹cao2一听,啥,你们都已经zuo好去死的准备了呀?那我不如zuo个顺水人情,就送你们去地下跟爹娘见面吧——这才骤起杀心。
如今这俩小孩儿在自己家里,未必还能说得chu这zhong话来,就算真说chu来了,远隔千里,也不那么容易就传至曹cao2耳中。自己再跟曹cao2多哀告几句,请曹cao2也ti谅一下自己的苦衷,料想曹cao2不会必施辣手,非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