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章投刺自荐(2/2)

众人闻言,不禁面面相觑,心说这倒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曹虽然被封了五个郡为魏国,在这五郡内可以随意选人才,但并不是说,他就只能从这五个郡里挑人啊。汉朝那么大,别郡人士想要仕魏该怎么办?怎能不允许自荐?可是这么一来,却又回到世随心用人的老路上去了,不成制度,所谓九品官人法不是形同虚设吗?

荀攸及时问中重:“自荐即可试,试中即可官,则荐举何用?况投刺自往,谁可保其家世、品德?”

如今曹亦执汉柄,所以陈群设计九品官人法的时候,本就是着施之于全汉朝疆域的想法去的,倒是是勋先给他带沟里了,仿佛那只能先在魏国五郡内试行——就跟新官制一样。可是再细一琢磨,两官制可以并行不悖,九品官人法却确实不能以汉朝的名义颁布——真要选上也好,考上也好,得到人才了,是归汉朝啊,还是归魏国啊?有人就愿意当汉官,更多人想上魏国的船,你怎么考评和分为好?

浅浅一揖,然后开:“孝先乃恐野有遗贤也,主公亦尝云:‘士有偏短,庸可废乎?’九品官人,可施于太平之世,为万世之法,而未必合乎于今;然其设中正、品乡党之策,又必用之于今也。故勋乃熟思一可并用于治、自今洎于日后之策。”

大家伙儿这才都没话说了,纷纷转目注视陈群——唉,要么先把你的计划搁置着,等主公真得了整个天下,咱们再来施行?

在原本历史上,陈群究竟是啥时候提的九品官人法,历代说法不一,一说是曹才死、曹丕继为魏王的时候,二说是魏朝已经建立以后。就是勋认为,可能第一说法是正确的,但到施行,还得到第二说法的时候。理由很简单,即便曹氏已经彻底掌权,对于这般重大的改制举措,也是要等正位天以后再颁行,才能真的名正言顺且毫无阻力啊。

是勋暗中舒了一气。今天他这一大样摆来,最大的坎儿,最可能遭到烈反对的,就是“投刺自荐”,如今自荐之不可废——起码现今还不可废——以及跟九品官人法之间的矛盾,既然已然得到了以陈群为首的世家代表们的的无奈认同,那后面的话就相对好说啦。他再往后的每一句话、每一条计,听上去都会象是在帮助陈群弥补缺,而不是在暗中拆台,都象是纯为了国家利益考虑,而不是想要压缩世家的上升空间…(未完待续。。)

“昔遂自荐,乃合于楚,设无自荐,必有遗贤。旧制郡县之吏为自征也,乃可自荐,今并为国家所任,乃断自荐之途,斯以为不可…”在察举制度下,士人自荐的情况并不罕见,因为即便自荐成功也不了正式编制啊,还得靠上官的长期考察和提携。但在新的制度下,只要通过考试,就能正式官途,所以向长官自荐的路就给切断了,这不是很可惜的事情吗?肯定会遗漏很多人才啊。所以我才允许普通士人通过投刺自荐来获取考试资格。

陈长文啊,我不要是把你的九品官人法彻底推翻,并且还盛赞它可“为万世之法”,但你这一玩意儿,分内容今天还并不合用,分内容则今天非用不可——否则下面选不上合适的人来,你吏必然抓瞎——所以我才要考虑一普适方案来。

再者说了,扬、闽、洪、湘、沅、益、梁、凉、等州还在别的势力手中,朝廷就不可能往那儿派宗正,那么难把这几个州的人才全都放弃了?在原本历史上,曹丕篡汉以后,三国疆域基本固定,很快的从敌对势力变成了敌国,那么敌国倘若有人来投,当然可以走特殊途径啦。现在可不成,都是大汉朝的民,凭啥那几个州的家伙不经中正品评、选举就能跑咱中原来当官儿?

所以这还真是个天然的盲。陈群想明白了这,不禁喟然而叹——可他是真舍不得自己苦心孤诣造来的九品官人法啊,因而被迫朝是勋一揖:“实群之失,令君所言是也。然未知如何得一‘并用于治、自今洎于日后之策’耶?”你不是说没有彻底废掉我的计划,只是想加儿补充意见吗?究竟是怎么补充的哪?

是勋仍然摆手,示意这个问题我待会儿再说——“前所言者,因之一也,尚有其二。今定九品官人法,唯施之于魏国五郡,命其中正,品评乡党,则外郡人士何由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