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九品官人(2/2)

可是瞧着关士起也没啥主意,他只好独自一人绕室徘徊。人生最大的苦恼,便是明知历史走向,却无从加以偏转,甚至连个可以商量的同伙儿都没有…

嗯,现在不要求“许下安宁”了,但安邑安宁即可。

当晚一家四——还包括老丈人亥——照是勋的习惯,共坐用儿临睡前的心,亥就瞧不对来了——你这一心嚼半天,还老嘬牙,难是胃疼吗?开便问:“朝中有何烦扰,使汝愁眉不开?”

然而关靖却只有小聪明,缺乏大智慧,更不能如是勋一般俯瞰浩浩的历史走势,他越瞧陈群的文章,就越觉得有理——起码比延续察举制度更备可行。直到是勋九品中正制将来可能产生的弊端,关靖才悚然而惊,双手一摊:“如之奈何?唯挠之矣!”只有想办法阻挠这方案台啦。

心说怕的就是万世太平以后,你这天然就有市场,然后越走越歪。但有些话不能说得过于明显,只好继续打:“中原虽定,吴、蜀、凉尚在,未可称为太平也。法将施之于今,而及于日后,故吾思一贯之计也。”要么你这样等真的天下太平了再提来,要么容我仔细想想,看看有没有现在就施行的变通方法。

是勋听了这话,不禁双目圆睁,大叫一声:“成法自在,而我竟不思及,真如在梦中也!”(未完待续。。)

是勋心说连你都无法一其中的缺陷,别人就更难看来啦——或许某些世族才杰如荀彧等能够瞧明白,但他基于世家立场,未必会加以阻挠。我怎么拦?陈长文也是天下名士,又任吏尚书,他的动议不是我想就能住的,一旦必须付诸公议,那通过的可能大过八成!

自从魏国肇建,是勋只在汉朝挂了个侍中的闲职,却仕魏为中书令,自然要把家搬到安邑来。这回他下手比迁都许昌的时候快得多了,当日郗虑过来透了风,朝廷正式诏书还未颁下,他便先遣门客跑安邑郊外来圈了大片土地,新造庄院,比许都城外的规模更为宏大。还是老规矩,巳住在城外庄中,曹淼和甘玉住在城内府邸,不过安邑城本来就比许都狭小,新邸更缩了不止三成,两相对比,曹淼一连生了好多天的闷气,好不容易才被安抚妥当。

一直等到第二天下班以后,他惯例直接城,前往氏庄院去跟小妾、儿团聚,直到这时候仍然是满脑袋的浆糊,理不清绪,更想不变通之策。

好不容易应付走了陈群,是勋揣着这篇宏文,下班后就直接跑回家去找关靖商量。关士起也不算,所以他只能跟着为大老的公孙瓒,而不上刘虞、袁绍等人的大,是勋当日所以能将关靖留下,不遗余力地为自己谋划策,就是向对方暗中透了自己要扶持庶族上台的想法的缘故。所以边人要找个可以商量方案的,关士起再合适不过啦。

亥“嘿嘿”一笑:“似此有何难哉?”

是勋闻言倒不禁一愣啊,赶请问。亥把睛朝闺女一瞥:“便巳儿亦知选将之法,何不相问?”是勋还没开呢,巳倒老实不客气地开始显摆了:

是勋正在苦思冥想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听得亥问起,不答又不合适,答又不知如何说起,想了半天,脆举例吧:“设阿翁仍掌兵时,得一支外军,难以调用,先选些将吏来,却又不识何人忠勇。倩原军举荐吧,又恐他趁机拉帮结派,造为私军,设此如何?”

我只有想办法加以篡改,还得改得合情合理,那才能尽量扭转局势啊。并且这事儿还不能拖,真要隔个三五天,陈群过来问我意见,我继续敷衍,他就有可能直接上呈给曹,或者递给自家长官、尚书令荀攸。到那时候,我还可能拦得住吗?

亥如今已经变成一彻彻底底的老农民了——不过或许这才是他的本来面目也说不定——整天就跟白老五一起蹲田间地庄稼,或者指庄客们劳作。武艺早就生疏,国家大事也懒得搭理,照他跟是勋说的话:“若天下太平,我又何会造反?但得饭吃,谁青天、黄天?汝为主,只须照顾得许下安宁,妻儿康健即可,天下属谁,理他则甚?”

“乃有两法,一则由他自荐,但须考,能自我槊下走三合者,乃可用,用时亦须笼络其心,不使为荐人所党。其二,不论低,允人自荐,亦须走我槊下三合。将此二类将吏夹杂用之,自然其私难成。”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