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吏之不足(2/2)

说白了,如此设置以后,一方面增了地方官署对辖区的控制力,另方面也增了中央对地方官署的掌控权,可谓一举而两得也。

脆摆:“待吾与昭先计之。”我去跟任嘏商量商量,想想办法,你且一边儿等着去吧。

这是明面上的理由,其实还有暗的一方面,乃不便宣之于也。是勋是想趁着这个机会,扩大中下层官僚班,方便无基的庶族地主迈官场。原本庶族缺乏晋之阶,虽可为吏,却大多属于编制外的临时工,缺乏就班逐渐递升的可能;如今世族固可仍然依靠名望、荐举而占据较的起步,但跟庶族步的途径却无形中拉近了。

陈群说他想办法来,可以解决人才选用的问题,即将计划书呈递给是勋。是勋心说这才对嘛,你陈长文七窍玲珑,不会仅仅跑我这儿来诉苦,必然是已经有了想法,才以诉苦为由来游说我啊。双手接过,展开来一瞧,不禁倒凉气:“长文果巧思也!”(未完待续。。)

是勋如今为中书令,跟新任尚书令荀攸一样,也被人尊称为“令君”啦,他初听这一称呼觉得很得意——是令君当不使荀令君专于前也——听多了却也有儿惶恐,总觉得“令君”二字只能指荀文若,连荀公达都冠不起,何况自己呢?

中央官职也就罢了,虽然尚书下分十二,但衙门并没有因此增多——原本的九卿都不设了呀,还有很多闲散的小门也都合归尚书直辖;然而郡下再分十二司、县下设六科,都不再由地方官自己召师爷,而必须由朝廷任命,中下级官员数量瞬间多数倍去,也难怪陈长文要大啦。

所以陈群提疑议,是勋当即反驳:“吏之不足,当问选,问吾何为?”文教事业、举荐选,那都是选的职责啊,不能向你吏输送足够多的备选官员,乃是选失职,不是我设计的制度有问题。

可是如此一来,吏尚书陈长文不了,直接找到是勋,质问他:“君设如此多职,其人何来?”我哪儿找那么多萝卜来填这些个坑啊。是勋心说我怕的是度尚书王邑来叫苦,说俸禄不够发的,还真不怕你嚷嚷人才不足——要不要我把自家的门生、弟全都推荐给你?

是勋所以要这样安排,面对曹和群僚的解释是:“收地方之权且使镇抚得力也。”“收地方之权”是指各司、科的官员不仅仅向郡、县长官负责,而且直接挂接尚书十二,那么郡守、县令长在辖区内就再也无法一言堂啦,有利于中央加对地方的掌控;“使镇抚得力”,是指原本郡县长官多从当地招募师爷,遂使豪门对地方政务备相当大的影响力,如今属吏皆由朝廷委派,则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一弊端。

用人只论实际才能,不看,不究名望,所谓“唯才是举”是也,这是因应世而必然台的政策,一旦世终结,曹未必还会有魄力将此政策延续下去。故此是勋必须利用这一段时间,及时为庶族开辟路,等到天下太平了,十年二十年以后,自然会有大批庶族官僚攀上中层职位,而且他们多从下吏起步,经验丰富,那些只知清谈的世家弟就未必还能比得上啦。

陈群苦笑:“实任选不敢诘君,亦不敷吾用,乃不得不倩吾谏之也。”我不是没跟选尚书任嘏过账啊,他也正苦恼着呢,问题他是你同门的师兄弟,素来敬仰你,不敢当面指你制度设计上的缺陷,所以才只好请我过来帮忙打问啦。

任嘏任昭先,在郑门之中比起郗虑来,还要更偏向是勋一些,他跟是勋的关系也很特殊——若门先后论,其实是勋是郑玄的关门弟,任嘏算小师兄,但任昭先却向来兄事是宏辅。这小家伙绝的聪明,但这聪明大多用在治学上,为政官,平多少差了一儿——起码比不上陈长文。所以是勋听了陈群的话,不禁暗自羞恼,心说小任你遇到麻烦可以找我给主意啊,怎么反倒把陈长文给在前面?表面上看起来,你不敢跟我,把陈群当枪使,其实是陈群以你为枪来戳我呢,小任你怎么就那么糊涂呢?

然而陈群还不肯退步,当即从袖一张纸来:“吾乃先为昭先计也,有所筹划,芹献令君之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