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章窃玉老贼(2/2)

是峻闻之大喜,心说啊呦,这个**!

老仆一边用贪婪的目光瞧着手上的玉扳指,一边额,犹犹豫豫地还想敷衍。是峻突然一板面孔:“吾之玉戒,如何倒在汝手上?真老贼也!若有虚言,必上禀柳府君,立取汝命!”

“东卢龙,拥旄驾长车。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边尘涨北溟,虏骑遮呼。辽东兵虽锐,方伯意犹孤。相国乃奋缨,皇都。总戎扫瀚海,一战断单于。铁甲三十万,骠姚百千余。闻战皆踊跃,虏首割为膴。倚剑立阜,宇内为三呼!”这么一修结尾,那就不关公孙度的事儿了,变成了纯粹歌颂曹武功之盛,人心所向。

柳毅才问完是峻的、家族来历后,便突然陷沉思,半晌不语。是峻觉得奇怪,举起酒杯来敬,却连唤了三声,柳刚方才回过神来。是峻不禁就问啊:“府君何所思也?”柳毅也知自己方才有些失态,赶找借敷衍:“吾所思者,是使君也。昔使君为朝廷使辽东,毅与之相谈甚,于使君之才、之德,为钦服。今知治中为使君兄弟,相貌果然仿佛,因就治中而思使君风采,渴盼再会,故此沉。”我想你哥了,不成吗?

是峻继续问:“昔列之北,有一氏氏,亦郡中显族,闻为张太守所诛,汝可知此事否?”老仆听了这话,脸不禁一变,骨碌碌地转,结结地回答:“小、小人不知。”柳毅早就关照过府中了,有关氏家的事儿,谁都不许提起,否则必要打死。

未必真能瞒得住,与其被假是勋误会别有用心,还不如先向他透一二——告难示警,恩虽不厚,总算是表达了自家的善意吧。当然啦,倘若对方派来的是旁人,便可直接请使者传话,可如今派来的就是是家人,为免是峻起疑,还是不告诉他为好…要么,我通过书信警告是勋吧。

是峻在文学上的才能有限,听不这两个版本孰好孰坏来,只是为自己偶尔搜集到了原版而欣鼓舞——是勋的这首诗,就从他这儿传了一个异本下去,后世乃对于这两个版本孰真孰伪,孰佳孰劣,引发了长期的争论,暂且不提。

柳毅却心说这事儿还真不能跟你说,赶岔开话题:“因思昔日是使君在公孙将军宴上,受毅之邀,占一诗,大是佳妙!”环视众人:“惜卿等无缘得见昔日是使君风采,毅今日借酒,乃可一诵也。”当即就把是勋当天的那首诗给背诵了一遍。

是峻心说你这话究竟何意了?是想要跟我七兄见上一面,好当面锣、对面鼓地把合作方案给敲定下来吗?你是觉得我分量还不够吧?于是赶说:“府君有言,自可告之于峻,峻归与兄言之,必不有负府君之托也。”你跟我说就行了,我也有一定的专断之权。

是勋此前使辽东,所抄袭、删改的那首适的《上》,回来便先后背诵给诸葛亮和曹听,对方都一语破,说结尾不大给力。是勋说那是为了劝谏公孙度,临时想的例,事起仓促,难免落了下乘,脆把结尾给改了,重新修订为:

是峻有是勋这么个族兄,那真是占了大便宜了,他利用是勋的名,在许都士人之中是如鱼得,到都吃得开啊。要是有人请他赋诗作文,他一定会说:“吾兄珠玉在前,峻又安敢东施效颦?”然后就背一首是勋的诗,虽然不是自己的,照样引来满堂喝彩。所以是勋但有诗文,是峻是全都要搜集、抄录下来,并且背得瓜烂熟。

儿吓得双膝一,当场就给是峻跪下了:“小、小人不敢、不敢隐瞒,确知氏家之事…小人昔日,亦曾于氏家为也…”(未完待续…)

是峻察言观,觉得其中大有曲折。于是他暂且摆摆手,斥退老仆,等天彻底黑了,才把对方一个人叫过来,先摘下手上的一枚玉扳指,给老在手指上,温言询问:“汝于氏家之事,必有所知也。今汝之我之耳,唯天地知之,乃可无隐。”

宴尽而散,柳毅即将是峻安排在郡廨别院,派了几名仆佣,并二韩女服侍。那些仆人的,正忙着整理行李呢,是峻瞥瞧见一老儿,须发皆白,年岁必在五十开外,于是随:“汝乃随府君自辽东来耶?是乐狼土著耶?”老毕恭毕敬地答:“小人即朝鲜土著,前张府君在时,便于府中为佣了。”

“哦?”是峻听了这话,不禁起兴趣来,当即把略一前倾,问他:“张府君何年而殁?因病乎,因老乎?”前任乐狼太守张岐是哪一年死的?老仆回答说:“兴平元年因病辞世。”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