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勋拿晋文公的经历来说事儿,还把孔比作文公复国的功臣狐偃(舅犯),隐
之意,是建议孔
投奔一家宗室,好在外制约曹
。可是如今刘姓藩王虽多,能免于冻馁就算不错啦,还有谁势力大到敢跟曹
斗?至于割据地方的宗室,也就刘和、刘表、刘璋三人而已——刘和不用考虑,他正为袁绍所制,为乌
所攻,恐怕朝不保夕。因此孔
问了,你是建议我去投刘表啊,还是去投刘璋啊?
是勋察言观,心说行了,可以开始劝说了。于是诚恳地说
:“人各有志,勋固知无以说孔公相从曹公也,唯异日孔公罹难,勋将效朱伯厚殓葬陈仲举,并匿公
。然勋在相府,葬公易而匿
难,虽秉诚心,惧事不协。孔公独不怜少
乎?若不愿屈
曹公之下,何不远遁避祸?先圣有云:‘
不行,乘桴浮于海。’亦不堕青云之志也。”
“刘璋暗弱,蜀不可投;刘表老儒,下士礼贤,荆南虽反,张羡亦死,张绎不足为患,是乃可投刘表之三也。”
接着又:“赵邠卿公殁于荆州,朝廷例遣大臣往吊,而曹公不计此事,是其疏忽也…”其实倒不是曹
的疏忽,而是已经跟是勋商量好了,这活儿得让孔
来
,所以嘛,总得等是勋先说服了孔
,然后才好提起此事——“孔公何妨请旨而行,则为避曹而非逃曹也,其可二也…”你请旨
差,就此离开许都,名正言顺,不似逃避曹
,不会招致旁人的非议。
“可相助刘表,并合刘璋,以为封建屏藩之势,制约曹公。吾以为曹公绝无二意,然恐他人怂恿也,若二刘在外,则无此虞。”我认为曹不会篡位,但确实担心他一时被人煽动和迷惑,所以你在外辅佐刘表,有刘表、刘璋在,曹
就不敢妄动了,他也得个忠臣的
名,你也可以放下一半儿心来,有啥不好?
接着,是勋略定了定神,举起三枚手指来:“前黄祖杀弥正平,曹公素恨正平也,故不为之报,岂孔公不锥心泣血耶?若得刘表信任,或可为正平复仇,岂非益之三乎?”(未完待续。。)
孔双手叉在
前,狠狠
动,表现
其内心的忐忑和恐惧。沉
良久,才问是勋:“宏辅此言,是
我避往荆州或者蜀中么?”
是勋微微而笑,开始漫天扯谎:“可避曹公,免杀之祸,比及公
年长,乃还之故郡,则即使公还被难,公
亦不难匿也,此其一…”你不可能一辈
躲避曹
,我也就请你去荆州呆上那么几年,等你儿
大一
儿了,就把他送回老家去。公
在许都,要
啥事儿,就算我都没本事窝藏他,这要回了老家,那就“海阔凭鱼跃,天
任鸟飞”啦。你那时候再想
烈士,随便。
是勋心说有你在朝,曹会有顾忌,不敢篡汉?你自我
觉太良好了,把自己想得太重要了吧。继续劝
:“申生在内而亡,重耳于外得全,然晋之社稷,终归重耳,而从之远遁如舅犯者,岂畏难惧死者乎?”未必逃
许都,就对大汉朝没有贡献啊,也不见得会被人看作胆怯逃避啊。
孔说愿闻其详。是勋解释
:“昔刘表郊祀天地,拟斥乘舆,朝廷
责罚之,而孔公上奏请隐此事,是有恩于表,其可一也…”孔
倒不是给刘表说过啥好话,但他的意见是刘表
为宗室,要是明宣其罪,一方面朝廷的脸面也不好看,另方面容易
得对方狗急
墙,所以吧…他又没真的造反,咱就当这事儿不存在好了,不宜大肆宣扬。但这在事实上算是帮了刘表的忙,所以是勋说你有恩于表,若往相投,刘表必然
迎。
孔面
沉,恶狠狠地说
:“
自擅权,恐如昔日王莽,以图汉家社稷,吾自不能屈
以事也,然亦不愿远避之。有吾在朝,彼尚有所顾忌,吾若去之,其谁扶助天
?世人将以我为懦者也。”
是勋:“公果聪慧者也——何不往投荆州刘表,有三可、三益。”
孔跟曹
斗,自然不会没有被害的心理准备,在他想来,反正自己已经有儿
了,不怕断嗣,那么死亦无憾。如今听是勋这么一说,不禁手足冰凉,愣在那里,半天说不
一句话来。
孔,又问:“此三可吾已知之矣,何谓三益?”投刘表对我有啥好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