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隆中之对(2/2)

诸葛亮就是很知变通的人,后世都说他是法家,其实法家就是儒家的变,治世而以礼法教化,世而以刑法绳之,所以诸葛亮在蜀以后,对应刘璋暗弱、蜀政废弛的现状,才严明法纪。甚至被人误判为“刑法峻急。刻剥百姓”因而是勋这些话。诸葛亮是听得眉飞舞啊;郭淮就不同了,这小一门心思都在打仗上,对于政治的兴趣多少有儿欠缺,更别提经学了。

他跟诸葛亮、郭淮说:“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何以从周?为彼即周世也,周礼适用。若殷时,而不知周,则必从殷矣。世人皆以秦政苛暴,而不如儒,然而我炎汉之兴也,初亦用秦政,叔孙作礼,乃得为汉政。且汉政之初,用黄老也,孝武皇帝始尊儒术,孝宣皇帝尚云:‘汉家自有制度,霸王杂之也。’乃知礼非天定,为人定,非永恒,为应时也。通权达变,是真儒也,胶鼓瑟,乃伪儒也。”

是勋摇摇,说我是跟刘备接过的。此人非池中之也,若得其时。必化鹏而翱翔九天——“备为世之枭雄,惜乎坎坷,未得其名。若得其名,士人来归,必难复制。今以其为沅州刺史,虽为虚名,亦足振作矣。”

想以此为突破,教导士人要懂得变通,要因时、因地而制宜。

是勋叹了气,说没用的——估计等自己的上奏到了许都,刘备那儿都已经接到诏书了,哪有立刻收回来的理?朝令夕改,朝廷的威信还要不要了?况且,估计这年月,也就自己能够看穿刘备吧,换了曹甚至荀彧、郭嘉都不成,我说刘备危险,不能给他刺史,他们也得信哪。

书名《斗天破禁》,书号是3337201。

是勋读了信就郁闷,刚才的好心情瞬间便烟消云散了。诸葛亮忍不住在旁边儿问他:“刘备不过一隅之地也,先生何以忧之?”

郭淮抢先:“若备有其力也,可北上宛城,以并张绣,复取关中,以为基础…”是勋连着摇,说在这形势下他怎么可能北上?先不说曹家会不会睁睁瞧着张绣被他吞并喽,刘表也会在后面掣肘啊。

正说得兴呢,董昭有信送到。自从上次是勋在复丞相制度问题上了董昭一下,董公仁多啊,赶复信,以申己意之诚。并且暗示说我一时忙昏了,忽视了你所的危局,这真不是想隔岸观火啊。等到是勋从密返回,董昭又多次来拜,二人就此结为攻守同盟。是勋此番都,朝中之大事,乃有董昭书信通报。

ps: 写历史写得大,拘束实在太多,尤其下面该研究这么收拾刘备的问题了,若是草草掉,别说蜀汉粉了,是个读者都要跟我急…这些天为了换换脑,新开了一篇修仙文——这东西无拘无束,写着轻松——是不是坑的,且先写写再说,迎文魁的读者们闲来无事去转转、看看。

原本历史上的刘备先后被吕布、曹打得四跑,可是一在荆州站稳了脚跟,立刻什么徐庶啊、诸葛亮啊、庞统啊、伊籍啊、良啊全都来了,这是为啥呢?因为他名气大,地位,曾为一州之牧,又任左将军,对于地方士人来说,那是值得仰望的官显宦啊。虽说没地少兵的左将军还未必比得上土地主王家,可是这年月的士人就吃这一,士兵可以征,地盘可以打,名位真不是想得就能得着的。

忍不住就想到了荆州之势,当即询问诸葛亮,说你在隆中居住,在襄上学,荆州的情况肯定了解啦。倘若你为刘备谋划,而刘备也确实有天下之志,该当如何发展呢?

诸葛亮沉少顷,有成竹地说:“若亮为刘备谋,且居新野以收荆州人心,先图刘表。表年老矣,而蔡氏权,士人多背,若以扶刘琦而诛蔡氏为名,则可得荆州。乃复溯江而上,以取、蜀,如此即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江东孙氏,内修政理,以待其时。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雒,刘备率益州之众于秦川,两。诚如是,霸业可成矣。”

诸葛亮是没有见过刘备的,他也不知在另外一条时间线上,自己会对那四蹿的大耳贼那么死心塌地,但是他信赖是勋所言,所以赶建议:“先生既有所虑,何不上奏朝廷,请寝此议?”

在这条时间线上,刘备此前最也就到两千石,先是平原相,然后是南太守,但都是地方军阀自己表的,没有朝廷的正式诏命。这回朝廷给了他正式诏命,还承认他为一州之刺史,把这招牌一亮,说不定就能咸鱼翻哪。

是勋心说胡,这不就是《隆中对》吗?!(未完待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