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闻言,稍稍吃惊,追问:“有何议论?”吴质苦笑
:“誉者以为抚胡之谋也,毁者乃比陈豨在代、卢芳在凉…”
末了说:“诘汾、是魏等内附之奏,便由亮此番携都中,上呈朝廷。”
是勋想到这里,不禁悚然而惊,竟然脱而
——
果然是勋听闻此言,也不禁面大变,当即背着双手,垂
沉
不语。吴质话里所说的“程登州”,就是登州刺史程昱,差不多跟是勋前后脚上的任,这才几个月啊,没什么特殊状况,就突然上奏请求还都了——程仲德这是什么意思?
吴质说我的新任命已经下来了,转为汝南郡治平舆县令,不可能再于都中久候是公,所以啊,我把这些话说给孔明你听,你帮我转告是公,请他千万不可轻忽。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预则立,不预则废,之愈
,愈须警醒啊。
不对啊不对,程昱是正经能上阵打仗的,自己哪里比得上呢?况且自家是曹亲戚,此又程昱所不如也。情况不同,不可一概而论…那么必须再想想,还有什么例
可以拿
来类比,从而给自己
儿启发。曹
时代,文武兼长、内外兼修者,貌似只有程昱了,曹
死后…
程昱在登州真没多大建树,比自己的朔州的响动要小得多了,可于此之前,他即以东中郎将的份,长期镇守兖州北
,以防袁氏。如今他突然自请还京…这家伙是嗅
什么不好的气味了吗?自己要不要踵其迹而追蹈之呢?
功震主的下场,是勋很清楚,也时常警醒自己,可是他觉得自己并算不上功
震主啊——谁还能震得过曹
去?可是再转念一想,吴质的顾虑也不为无因,真正曹魏历史上文武两
皆能,
为谋士,
镇方面的人
,掰着手指
算来算去,貌似也就一个程昱了吧。诸曹、夏候,或纯武将,或亦有安靖地方之能,但在曹家中枢的发言力其实并不算
;荀氏叔侄、郭嘉、贾诩等居中筹划,自归后即从未自领一军,自抚一郡。文即是文、武即是武,中央是中央、地方是地方,能
兼两
,皆有所建树者…舍程仲德其谁欤?
“司、、懿!”(未完待续。。)
说着话,突然凑近诸葛亮,低声说:“近闻程登州已自请还朝,何是公尚淹留外州耶?古来能
而将、
而相如是公者几希,为其能也,安得久长?!”
吴季重一边听一边皱眉,诸葛亮本来
兴奋,但是瞧对方脸
不大正常,不禁询问
:“季重似有所忧乎?”吴质苦笑
:“吾无忧矣,但恐是公有忧——孔明适才所言,吾今日在都中,亦有所闻…”
吴质说:“古来能而将、
而相者,安得久长?”其实在是勋的记忆中,这类文武双全的人
还真是不多,大概也就姜太公了吧。然而姜尚在民间传说中捧得很
,事实上当时执周政的是周公旦,往下还有召公奭、毕公
等,一票宗室,他且论不上相呢;而且前有武王渡盟津、战牧野,后有周公东征,他也皆非主帅。真正的
将
相,这规矩是从秦朝传下来的,白起、蒙恬善战,有
相之功,遂为范雎、李斯所谮,
首异
;周
父
能将而不能相,然亦以功
得蹈相位,
遇文帝得免,亚夫遇景帝…终绝
而亡!
这年月没啥保密条例,况且鲜卑数内附的消息,也不必要保什么密。吴质这几天上午全都跑的尚书台,打听自己的考
成绩
来没有,会允许留任呢,还是升迁呢?他倒相信以自己的政绩,加上有是勋
靠山,是不大可能黜落的。跟他同样或异样原因跑尚书台的官吏还有不少,大家伙儿聚在一起闲聊,这般大事,自然有人提起。
陈豨是西汉初年的代国相,卢芳是更始年间的骑都尉,两人有一个共同,就是都引过匈
关,
图争胜天下。诸葛亮听闻此语,当即脸
就变了,一甩袖
:“如此无识之论,理他则甚!”吴质却摇
:“其论不在有识无识,而在上位者信与不信也。”
当天晚上,诸葛亮整晚都睡不着,来回思忖,越琢磨越觉得吴季重所言在理。于是翌日一早起,给是勋留下一封书信,随即跨
城,顺路去迎——他觉得这些话,越早一刻让是勋听到越好。
于是吴质就跟诸葛亮说:“是公收服鲜卑五,原为大功,却不知何以必收胡人为
?台中乃有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