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七章昔孔子殁(2/2)

奏,好赶回去请命使稷,说降匈,然而——我今不在朔州,你就算早早完事儿回去了,又有何用?

哂笑过后,是勋再问诸葛亮:“尚有第三事,何也?”

说白了,孔去世以后,孔门弟聚在一起守丧三年——啊呀,确实是不光心丧还守丧的,郑浑说的没错,自己却把这段孟的记载给忽略了——等到丧期满了,大家伙儿整理行装,各自散去,临行前都先去拜见贡,跟他相对而哭。由此可见,孔丘挂了以后,这儒家第二代龙之位是落在上啦。

是勋了个请讲的手势——他心说有什么大事儿要急匆匆地跑来向我汇报了?这要万一走岔了儿,撞不上我可怎么办?孔明还是太浮躁了一啊,必须得找机会好好敲打敲打他。

就见诸葛亮突然敛容变,一本正经地举起三枚手指来:“其一事,都中郑门弟,自郗大夫、刘中郎以下,皆已上奏请辞,为康成先生守丧矣。”“郗大夫”便是御史中丞郗虑。“刘中郎”是中郎刘琰,皆为郑门弟

所以郗虑传的这有没尾半句话,就是要让是勋联想起这一大段儿来,想起孔死后,孔门分裂的教训。郑玄的门人弟很多,除掉挂了的,还有跑到天涯海角,不知在哪儿隐居的几位,众人全都公推他郗鸿豫为大师兄——不是他学问最,而是他年岁最大。

好险啊好险!

是勋心说孔殁又怎么了?是想类比如今郑之殁吗?郗虑这话没没尾的,肯定暗藏着什么玄机哪。脑一转,想到了此言的,这才恍然大悟,不禁失笑。

诸葛亮拱手:“弟特来迎候先生,有要事禀报。”

是勋闻言。悚然一惊,心说亏得我跟郑文公请教一番。这要是郑门弟大家伙儿都不辞职,我也跟着不辞职,还不显;如今人人都上表请辞,要是光自己恋栈不去,连态度都不表一个,那肯定要受到天下士人的侧目啊。况且,如此一来,自己此后在郑门嫡传的圈里不就变成异类了吗?还混得下去吗?

可是随即就了事儿了,夏、张、游等人因为有若长得跟孔很象,所以就打算象服侍孔一般去服侍有若。言下之意,他们想要拥有若当第二代龙——当然啦,更有可能是扛有若这个傀儡来,与贡相对抗。

诸葛亮,说我昨天就已经在城内碰到过荆洚晓,得知此事了,先生这么是正确的,可免于宵小议论。完了他又竖起第二枚手指来:“其二事,郗大夫要吾传语先生:‘昔者孔殁。’”

诸葛亮神儿很好,他瞧见是勋了,远远招呼,是勋望过去,却只是模模糊糊几个人影,若非听到呼喊,本辨认不是谁来。瞅着许都那峻的城堞已然在望,也不急于这一时三刻,不妨下来歇上一歇,等着孔明过来吧。

是勋听了,随即却又皱眉:“既允汝暂候,何以京?”你不等着我过来,就算现在快赶回离石,那也无用啊。我不在朔州的话,谁准你使稷?

当然这事儿还不急,自己现在还没必要把主要心思放在篡改儒学经义上,搞思想教育、社会改革,就先让他郗虑得意洋洋地当一阵代理掌门,又有何伤?

因此是勋避至旁,翻下地,一边着酸痛的大,一边静待。顷刻之间,诸葛亮便已驰至面前,也匆忙下见礼。是勋笑:“孔明来得好快。可已将上奏递了么?”

想到这里,是勋不禁莞尔:“郗鸿豫正其位乎?”很明显他是想当贡啊,希望自己不要象夏、张那样造他的反,也不要上了别人的贼船。嘿嘿,想不到郑门竟也分裂在即——若没有分裂的苗,郗虑何必多此一举?不过嘛,自己是想打着郑门的招牌,开是门之新派,郗师兄啊,你肯定要失望啦。

就看诸葛亮的表情变得格外严肃,凑近两步,低声:“昨弟宿于都中,鄢陵令忽夤夜来访,云程登州已请还朝,何先生尚淹留外州耶?古来能而将、而相者,安得久长?!”(未完待续。。)

诸葛亮回答说自己是两日前到的许都,当日便前往尚书台,将上奏给尚书令荀彧了。随后当晚。曹司空便召自己见。命将镇抚朔州的前后经过详细禀报。听完以后,曹就说:“大司农才殁,急递已往朔州,料汝师不日便将返都致祭也。可即于都中相候。”

当下拍拍诸葛亮的肩膀:“多承孔明相告,然吾亦上表请辞矣,毋忧。”

原来此语自《孟?滕文公上》,后文为:“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揖于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夏、张、游以有若似圣人,以所事孔事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