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二章壮当封侯(2/2)

曹家还是三路兵。曹亲率七万大军,首先抵白,等了不到两天,钟繇就从黄河上游放过来早就预备好的数百艘渡船,曹军几乎毫无阻碍地就渡过河去,占领了袁绍上次南侵的桥堡——黎。曹暂且坐镇黎,使降将张郃率军北上,攻打内黄,一旦取下了内黄。保障了侧翼。大军即可汹涌而向邺城。

邺城南面是大片平原,袁军士气未复、粮秣不足,以是勋的估计,他大概是不敢来的。然而贾诩却说:“袁本初若枯守邺城,乃自置于死地也,何异昔日公孙伯珪在易京?吾等料彼必以名将守之,以牵制我师,而自将大军城以为犄角之势。”手指在地图上一划,指向了邺城的西面。

李典在林虑、蔡合曹,谨慎地向北方,目标还是滏陉。但他们并没有打算直接封堵滏陉。不仅如此,就连据上党的曹仁、乐,也本就没有堵住滏陉西端的意思。

东线仍然由臧霸统领。并东中郎将程昱所,从东、南两个方向杀向济南国。此时袁谭的主力已经全都缩到了济以北,济南面只有王修还固守着济南国都东平陵——曹曾经数次遣使去招降王修,都遭拒绝。臧霸、程昱的主要战略目标是牵制袁谭,使其不能全力回援邺城——要么你就脆把整个青州全都放弃吧。

他的调度、运补能力,在这年月是绝对的超一,无人可望其项背,是勋相信就袁家在河北那些谋士,全都笼一块儿搞后勤,即便不互相拖后,也未必就能达到荀彧的平。

邺城背倚漳而建,在其西面四十里外,有漳的支,污与漳包夹之,有一小城,名为污城。据荀、郭等人的判断,袁绍很可能将主力屯驻在污城,利用污和漳修建防御工事,力争与曹长期抗争。

是勋作为参谋祭酒,自然也跟随从征,他带着四百曲和千余步卒,押运相关的武资,几乎是最后一批渡过黄河的,随即便城,与曹会合。荀攸、郭嘉、刘晔、董昭等谋士会聚在一起商议,并且此次曹还特意稍带上了贾诩,陈群亦解决了青州之事——李条已济南投奔王修,王营降而复叛,旋为尹礼所杀——赶来复命。

是勋挠挠下,暗自赞同他们的见解。他不禁想到,污城附近的地形易守难攻,袁绍尚有数万雄兵,若据之而守,幹、郭援再从并州来援,士气低了不怕,本防御工事就能起到一定的安心作用啊,那曹军想要在短期内将之击溃,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啦。只有想办法尽快攻克邺城,则袁绍失其本,军心必,乃可趁机攻之。

这时候又在太原、河东、西河设置了一个新的战区,调原本守备兖州南的夏侯惇为都督——因为这时候他彻底占据了攻势,兖州之地,已经不怕遭受到袁家侵扰了——以王柔为太原郡守、郑浑为西河郡守、司懿为河东郡守并参夏侯惇军事。夏侯惇已经基本上占据了太原全郡,但袁将祝奥尚未授首,还盘踞在郡西,隔断了公孙瓒、张燕的西退之路。西河郡仅得其半,北方为南匈所在。原本幹统治的时候就是半独立的。

只是,袁绍会留下谁守邺城呢?是审,还是沮授?此二将皆善守者也,而且据自己前日赴邺时候的观察,邺城峻雄阔,即便拥有十倍的兵力,也不是那么容易拿下来的…别说自己这回带的新式投石机数量并不多,准更不保险,就算换成等量的火炮,那也很难轰塌城墙啊?若曹军长久顿兵于城之下,战事恐怕又有反复,那可如何是好?(未完待续。。)

夏侯惇新的目标有二,一是击败祝奥。彻底平定太原,争取经井陉突常山国,与公孙瓒、张燕会师,二是使郭缊北上收取雁门。南面只要防堵幹、郭援即罢,并没打算跟泫氏的曹仁南北夹击。

是希望袁绍把幹、郭援经滏陉调回河北。他不怕袁军越聚越多,因为兵一多,后勤的压力也会增大,再说了,袁谭的青州兵丢了青州,幹的并州兵丢了并州,都成为无之草,那还能剩下多少战斗力?一军之内良莠不齐,结果必然是士气低的拖了士气的后,而不可能反过来——桶的贮量,永远由最短的一桶材来决定,跟最长的那桶材一儿关系也没有。

这也是曹急于北伐的原因之一——我后勤搞得好,粮秣无虞,你们那边儿可未必能在我渡过黄河之前就整补完全啊,以有准备打无准备,胜算更要大幅度地提升。

众人见是勋来,尽皆起行礼——就朝廷名爵而论,是勋仅次于贾诩,而在余人之上——是勋开门见山地问:“诸君以为袁绍可肯城应战否?”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