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章穷途之谋(2/2)

说好,南线也算基本稳定了,就把曹豹调去关中好了,让他总督关中军事,只是,再派个什么文官过去呢?“元常镇于河南,支应北伐,不可轻动也。”照理说关中那也是司隶校尉的地盘儿,得归钟繇,但他此时不可轻动,还得负责不久后河内、河东战线的后勤呢。

经过反复商讨,最终决定,曹即日上奏,分三辅司隶,另设雍州,并且采纳荀彧的举荐,任严象为雍州刺史,使佐曹豹以平关中之

趁机又建议曹:“前勋与主公言及分州之事,可自关中始也。”

当然也明白这个理,故而直接问是勋:“宏辅可有所荐?”是勋低想了一想,回答说:“右扶风苏文师(苏则)刚直嫉恶,而有统驭之才,可守关中…”他当初署任的三位郡级长官,在原本的历史上,游殷和韦端虽皆得位,但政绩不彰,只有苏则为一时之冠,所以脆——也别新派人去了,人生地不熟,未必能很快上手,还是苏则来吧。

郭嘉建议:“要在使民不东蹿也,可遣军桃林,则关中便糜烂,无涉大局。”在打完袁绍之前,别让动再波及到河南地区就成。

如今这不就是个好的机会吗?既然想派兵堵桃林,在实际上把司隶分割为两个分,脆就连名义上都给改了吧,也为以后对各州的分拆试试、探探路。

“此皆勋前日未能底定关中之过也,本为主公分忧,自请西往。然主公既使勋之外父主关中军事,则勋不当同往,例当避嫌也。”哪有让老丈人军事,让女婿文事,爷儿俩都搁同一个地方的理?就算曹你再相信我,终究在嫌疑之地,总会有人趁机啊。

青徐有臧霸,可以不必增派援军,派个文官过去,帮助臧霸剿抚并行就成了。关中不同,这要是不派发援军,恐怕很快局势就会糜烂。召聚群臣商议的时候,是勋不禁咬牙切齿:“此必沮授之谋也!”荀攸的表情倒是坦然:“此不过牵制我等,即关中全失,亦不伤本——固知沮辅无能为也。”

确实如同荀攸等人所言,小大之势在短期内不是那么好改变的,即便沮授再有能力,也只能在边角布下闲,期望可以牵扯曹家的力和兵而已,倘若只拿很少的力量来防堵,不让他牵着鼻走“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下一步,就要看今秋兵,是否能够一举击垮袁绍了。(未完待续。。)

青徐,有个大将臧宣率万余兵镇守,关中屯军本少,并且此前还陆续拉了几千人到关东来跟袁氏对战,故而军事力量非常薄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苏文师是后来的一世名臣、破胡名将,你光给他一千多老弱残兵,他也压儿打不赢仗啊。

沮授也就搞搞这样了,拿不更狠的招儿来。大不了咱们放弃关中嘛,照样有实力击垮袁绍。

是勋心中腹诽:荀令君你终于算是把严象给卖了个好价钱啊,只希望他不要象原本历史上镇守扬州那样,最终再首异

以这时代的天下局势而言,想把地方行政系恢复到汉初的郡、县两级是很不现实的。但问题州本来是监察大区,转化为行政区划以后,一方面州刺史、州牧权力过大,难免枝弱,容易导致地方割据,另方面州皆极为庞大,也不方便理。因此是勋曾经向曹建言,仍然保持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但是拆分各州,使一州只负责辖下三、五个郡,就可以暂时解决这类问题。曹当时的回答是:“且待天下大定,自当如此。”

话虽然这么说,但偌大一个关中,要真就此放弃,曹还真下不了这个决心——终究还没到必须壮士断腕的程度,所以能不断呢,咱还是先别断吧。曹说我再派一员将、几千兵过去,再拨一两万石粮草过去,不会伤动骨,就算没法快速敉平叛,也能够先稳住局势,保证几座中心城池不丢吧。等我彻底击垮了袁绍,再回收拾那些民不迟。

坐中好几个人听了这话,就都不自禁地把目光瞟向了是勋,那意思:你曾经镇抚过关中,净,是不是还由你去啊。是勋心说开玩笑,如今关中的局势恐怕比我上回去更险,又没有夏侯渊保着,光老丈人的战力,我还真不怎么信得过…咦,这倒是一个不错的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