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章善战无功(2/2)

在原本的历史上。袁家并不存在这两难的危险,因为公孙瓒早就被掉了。张燕虽然在常山境内打转,却并没能控制井陉。全靠是勋当初照抄史书上的计策,又有董昭伪书,劝说公孙瓒放弃死地易京,转营井陉,虽然没能给袁家造成致命的伤害,但正所谓癞蛤蟆蹦在脚面上——不咬人它也恶心人,袁、曹之间的形势一变,却竟然成了一招妙棋。

懿跟王柔的合非常缜密,时间掐得刚刚好,是勋几乎就要怀疑他也是从后世穿越回来的,并且不是自己这空手魂穿,而带了无线电甚至卫星定位过来。这军事素质,汉末和三国前期的战将是很少掌握的,三国中后期却因此而凸显数位名将,除司懿外,还有邓艾、杜预…

当下就在院里背着手转磨。果然等了不久,便有小吏来招手:“侍中未行,甚好,司空召请。”是勋大步迈回堂中,就见曹手里着一张纸片,朝他咧嘴而笑:“果不宏辅所料也。”说着话就把纸片递过来了。

是勋接过纸片一瞧,呦,敢情司懿真的把太原郡给拿下来啦!

汉末和三国前期的战斗,与三国中后期的战斗,通过史料对比,可以看很明显的区别来。世方兴之际,唯力为视,所谓名将要么冲锋陷阵、一往无前,要么料敌机先、奇谋无匹,充满了个人英雄主义和机会主义彩。这彩在司上是看不到的,他打仗绝不讨巧,完全以势压人,就好比这一仗,战略上并无奇之,战术上还未必是幹的对手,但结果——赢了就是赢了。

是勋把司懿送来的战报仔仔细细读了三遍,越读就越是心惊——这果然是只有仲达才能成功计划和完执行的方略!

并州、冀州之间,太行山峻蜿蜒,中唯二陉可通,即南面的滏陉和北面的井陉。正如是勋所料。倘若上党有失,滏被断,则两州之间的联络便要中断,除非北上雁门,经幽州走飞狐陉,兜一个大圈。要是全力防守上党,太原可能遭逢危险,但本来从太原通往冀州常山国的井陉通就掐在公孙瓒、张燕手里哪,就大局而言,上党比太原重要得太多了。

派曹仁和乐分从太行陉、白陉取上党,上党太守郭援得报,赶分别向邺城和晋求救。邺城方面,袁绍才刚退兵。士卒疲惫。正如郭嘉所料。真拿不什么援兵来,光把原本并州支援林虑的一万多人调了回去,又遣都督将军延率两千卒遮护滏陉。而在太原方面,幹在反复权衡利弊以后,脆亲率两万大军往援。

他们打赢仗不是靠个人勇武或者多智,而是靠着事先周到的规划、缜密的计算,以及对大的掌控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境界。后来司懿打辽东,要不是预先上报了整个战役的日程,并且几乎一天不差,这仗未必就能被后人记住;邓艾要不是最后急了奇袭平,光他前期那些仗,也完全无巧可言。说白了,这些将领更看重组织的力量,而非个人的能力。

是勋不禁慨然而叹:“仲达真奇才,吾不如也。”当然啦,他没有真叹声儿来,只是在心里想想,在曹面前,他得把这功劳也记自己上一份儿。(未完待续。。)

袁家势力还盛的时候,虽然一时无力把这癞蛤蟆踩死,但只要抖抖脚,就能暂时甩脱掉(会不会再蹦上来另说),可如今士气低迷、粮秣不足,想打通井陉之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啦。幹没有办法,只好两害相权取其轻,放弃太原,去救上党。

袁氏瞧着块大,其实在冀、青、幽、并四州的统治力是很薄弱的,因为过于依靠世家豪族,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能算是个豪族联合。袁绍战无不胜,压公孙的时候,这些世家豪族全都倾心归从,可是等到颓势一显,那就难免离心离德,分崩瓦解了——尤其在占据时间较短,又受过是勋连番策反的并州。太原显姓,以祁县王氏为最大,其次是曲郭氏、晋令狐氏和铜鞮李氏,是勋通过郭淮联络郝昭、李氏,通过郝昭和王凌动摇王柔,那么王柔一反,所造成的连锁效应就非常可怕了。

他倒是也把王柔给带在了边,可谁成想大军才刚上党境内,王柔就趁夜率曲五十人逃归了晋,旋即竖起反旗。几乎同时,司懿、夏侯兰便统率汉军与匈兵突山北,阻断了幹的后退之路。随即“呼啦”一声,太原十六城,包括晋曲、祁县等,在王柔、郝昭的策动下,瞬间就降了十城。

幹闻报,又惊又怒——虽说已经下了放弃太原郡的决心(其实也等于放弃了太原北方的雁门、西面的西河,放弃了大半个并州),但在原本的计划当中,各城凭而守,总能扛上三五个月吧,或许情势就会有所好转——急忙转来战。司懿跟他在箕城见了一仗,虽然折损了千余人,战败后退到邑,但幹也无力乘胜追击了,只好照原计划后撤,战略转去了上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