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八章、名ma金槊
人生中有很多危难险途,若不迈上还则罢了,一旦迈上,再难回tou…
这zhong难以回tou,有时候是因事所迫,有时候是因势所迫,有时候是因情所迫,有时候是为本心所迫,有时候,为人间万象所迫…
是勋之进入寿chun城,也大抵如此。an其本意,是要遣一半兵ma杀入城中,救援曹cao2,而自己则指挥着余bu在城外接应,但是一个不慎,为众兵所推涌入城——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shen”…
这一方面是为事所迫,城门前的火场,只是被撞木冲开了一条很狭窄的通路而已,众军都在前涌,他就gen本没有空隙可以拨转matou,逃将chu去。同时也是因势所迫,倘若始终留在城外还则罢了,既已入城,众目睽睽之下再想choushen,军心会不会因此而丧?事后曹cao2(倘若他还活着的话)又该怎么看待自己?这与临阵逃脱有何区别?
这也是因情所迫。是勋虽无大志,心chang却ruan,从不忍心见相熟之人蹈于死地,从前有guan亥父女,此刻则有曹cao2父子,再加上曹安民和典韦。自己要是这时候退chu城去了,那四人若有所闪失,将来又如何面对曹德和太史慈呢?
最后是本心,这数年来,是勋一直在为曹cao2奔走,为的就是辅佐曹cao2尽快统一天下,终结luan世。他是没有什么宏图大志,倘若对历史的走向并不了解,或许也如徐州的陈登、荆州的蔡瑁等人一般,能够保安一方。保全乡梓、亲人。于愿已足。天下大势,哪里是他敢于干涉的呢?但在原本的历史上,其后就是五十年的鼎立纷争,然后经过西晋短暂的统一后又是五胡luan华、南北分治,整个中原前后动luan了数百年之久。作为一个中国人,既然有可能并且也确实对历史作chu了一定程度的改变,又怎忍心让那一幕幕复见于这条时间线上呢?
曹cao2要是死在了寿chun,天下又将如何?统一又能寄希望于谁人?刘备吗?孙策吗?刘备被他坑了一dao。如今屈居琅邪半郡,在群雄环伺之中等于白手起家,真的能够完成这一伟业吗?孙策割据江东,以这时代的人口分布和生产状况而论,江东绝非可取天下的基地。后事难以预料,是勋陷shen其中,就如同瞎了yan、聋了耳一般,再难寻觅前进的方向。倘若真的如此,苟且而活,又有什么意义?即便仍然可以锦衣玉食下去。又与当日在穷坳之中苦苦地挣扎求存,在jing1神层面上有多大的分别?
所以若不进城还则罢了。既已进城,便无退路,他只有继续向前,去救援曹cao2,或者给曹cao2陪葬!
是勋进入寿chun城的那一刻,在ma背上返shen向后,也不guan有没有人听见,有没有人从命,连续高声下达了两条指令——“速报程参军与子和将军知dao,城门已开!”“半数随我去救主公,半数留在城外,继续清理火场!”
随即转过tou去,手举长刀,又发布了第三条命令:“都跟我高喊——业已擒斩袁术,请主公chu城检视首级!”
他这么zuo,一是为了寻找曹cao2——总不能直接喊“曹公何在”,然后曹cao2回答“我在这里”,接着距离更近的袁军先冲上去把曹cao2luan刀分尸——二是为了luan城内袁军的军心。麾下曹兵听令,一起吼叫起来,只可惜声音不够整齐,听上去就模模糊糊的,不细辨还真搞不懂这些家伙在叫些什么。是勋这个懊恼啊,倘若孙汶在此,光他一个人喊,就能使半座寿chun城都听得分明!
只可惜,孙汶这时候还被羁押在城北的大营中呢…
进城约摸数十步以后,是勋终于得以奋力勒住了坐骑,那是因为他们脱离狭窄的火dao和城门dong,进入了一片开阔地。一般情况下,城门附近都有大片空场,不允许建屋盖房——当然违章建筑任何时代都是避免不了的,但在围城当中,这些建筑总会被第一时间清理掉,一则是为了避免敌军从城外抛she1火矢,引发城内大火,二则防守城墙所需要的土木wu资,也首先从最近chu1搬拆调运。所以进了开阔地以后,曹军再没有那么拥挤,是勋才勉qiang顿住了前冲之势。
是勋虽然自称不懂打仗,但实际上,他比这时代绝大多数没有上过战场的士人都更懂军事。一则《孙武子》、《孙膑》、《吴起》之类的兵书,并非士人的必修课,是勋却是都读过的——他甚至还读过后世的《李卫公问对》、《守城录》、《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论持久战》,等等,他会告诉你吗?二则,前一世通过各类文艺作品,包括小说、影视,也包括很多战争史的研究论文,是勋也恶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