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一章儒者之心(2/2)

是勋轻快地车,站在郑玄面前,展诏宣读。这份诏书,可比他当日封拜张绣为南太守的诏书要长得多了,骈四俪六,大大颂扬了一番郑玄的学问、德。基本内容无外乎:司空曹上奏,请拜郑玄为大司农,征召朝,并请他携其弟,共赴许昌,择优而用,以兴经学——天允准“制曰可”

那人听了这话,就不禁一个哆嗦,瞧着是勋的从人已经有把长刀亮来的了,他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尴尬地笑笑,缩到一旁去了。郑玄瞧瞧是勋,又瞧瞧那人,不禁莞尔,但他随即便端正仪容,就在弟们的搀扶下迈前一步,跪倒车旁,颤声:“臣密郑玄恭迎天诏。”

是勋心说你鲁敬也有算错的时候啊?不过也正常,终究鲁肃没过官,格局略小了一些,对于儒生的心理,就没有是勋瞧得清楚,把握得准确——想到这里,他不禁有一小窃喜。可是,不能赶地把郑玄接走,自己又该如何应对袁谭可能的招呢?是勋左右踱了两步,心说这儒生的心理嘛…士人的心理…袁氏又会是何心理状况呢?

到了这个时候,诏书离手,是勋这才把双眉一挑,堆下满脸笑容来,转向刚才拦车的那人:“王公,怠慢了,勿罪。”(未完待续。。)

那人还不甘心,竟然伸手扯住了车的缰绳:“宏辅不记得某了么?何必如此…”是勋把双一瞪:“有敢阻天诏者,该当何罪?!”说着话一瞥旁的鲁肃。鲁肃心领神会,声喝:“大不敬,当斩!”

他现在是代表着朝廷,一举一动都影响着郑玄及其弟对许昌朝廷和曹的观。要是观不佳的话,就算把大旗给扛回去了。也未必能立得起来啊,甚至还可能造成反效果。

诏书以竹简写就,是勋宣读已毕,便重新卷起来。郑玄朝南方稽首,呼“万岁”,然后即从是勋手中双手接过诏书——表示他接受了,这就打算跟天使同乘往许都去。

“吾若是袁青州,”鲁肃分析“必然遣人来阻,以待邺城指令——以肃之计,宏辅休待明日,只今日便前往宣诏。郑康成先生尽速动。《孙武》有云:‘兵之情主速。’唯其速也。敌乃难应。”

一见车近前,那人赶迈前两步,朝是勋一拱手:“宏辅,别来无恙乎?”

第二日凌晨,天光还没放亮,是勋就匆匆起了,然后穿整齐,打起全副仪仗,由孙汶驾车,鲁肃陪乘,匆匆地前往郑家而去。大概早晨七、八钟的时候,终于到了郑家,就见草庐外的场院上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人,就比昨天郑玄开讲时候的听众还要多。

鲁肃有儿起急:“事急矣,何必再论这些俗礼?!”是勋还是摇:“此非俗礼。乃朝仪也。某若诏卿,自可不遵其礼,然此番所诏郑康成也,弟数百,皆为儒生,岂敢不遵朝仪?天使无礼,以见朝廷无德,朝廷无德,郑康成岂肯山?”

了个圈,然后突然盯着鲁肃:“卿若是袁冀州,会如何?”如今只有依靠鲁肃的智谋了,先让他帮忙设想一下袁绍可能会的招数,然后再一起研究该当如何应对吧。

鲁肃闻言愕然:“是肃虑不及此,然而…某无策矣。”

突然间有所顿悟,他就不禁一拍大,当即唤人取过纸笔来“刷刷刷”写下几行字,然后吩咐孙汶,立刻快返回郑家——“必须亲手给郗鸿豫!”据他的观察,在郑玄的那些得意弟当中,郗虑的年龄最长,而且这位“大师兄”还有主见,希望他能够明白自己的用意,并且遵照执行吧…

是勋打从瞧见这人起,就一直在转,等对方开打招呼,他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当下也不回礼,只是一摆袖:“天有诏,密郑玄跪接,旁人且退!”

鲁肃撇嘴一笑,双手一摊:“吾若是袁冀州,或者待卿等了青州,才能得着消息,又如何应变了?”袁绍在冀州的邺城,距离遥远,就算两边儿放鸽商量,也没那么快啊——“宏辅所要应对者,非袁冀州也,乃袁青州。”袁谭驻扎在齐国国都临淄,距离就要近便得多,这时候可能已经得着消息了。

是勋闻言。当即就要下令整备天使仪仗,赶去接郑玄——可是才刚挥起手来,他又若有所思,咬着牙关想了一小会儿,轻轻摇:“此时再往宣诏,日已昏矣,安有昏时宣诏之理?”

见到前情景如此闹,是勋不禁长舒了一气,心说郗鸿豫不负我之所托也。当下命从人斥喝开车排开人群,直往场中而去。果见白发苍苍的郑玄带着他的弟们,就在场院正中迎候,只是乎是勋的预料,还有一人冠博带,陪伴在郑玄边,相貌颇为熟悉——他怎么来了?来得好快!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