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章宛城宣诏(2/2)

真要是白衣士,张绣是不好把他带到这场面上来的,但是据史书上所说,张绣是一刻都离不开贾诩啊,所以很可能随便给他公服穿了也混来。汉代虽然文武并重,但一般士人还是更重视文职,曹当兖州刺史兼行奋武将军的时候,就也整天穿着文吏的冠服。可是真说不定贾诩就比较各,今天是穿着戎服来的。那么武将当中,有没有谁瞧上去比较象呢?

“建安元年十月癸亥。司空臣曹稽首顿首上疏皇帝陛下:迩来国祚稍倾,大驾南迁,当此波之际,必用忠之臣,以复旧制,以绍先业。伏惟建忠将军、宣威侯绣,武力既弘,忠孝秉节,今驻宛城,为都邑之西屏。应予嘉勉,以酬其功。期拜绣为南太守,增邑三百。臣昧死请。制曰可。”

是勋心说我还是直接问吧,说不定他就压儿没把贾诩带城呢——“有一位贾文和先生,传言在将军幕下,不知何在?”

张绣闻言愣了一下,随即回答:“贾先生绣所惯熟也,然而传言不实,闻其现在华,并未到宛城来。”

破格提,拜为北中郎将,封列侯,持节都督幽、并诸军事,简直跟坐直升飞机一样。

不止一日,到了宛城,张绣排开文武至郊外迎接。是勋展诏而读——汉代的诏书非常质朴,不搞什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尚书制诏,可是也不跟唐宋那样开就先“门下”,只是先报年月日,然后就直接切正题:

鲁肃还是摇,说:“曹公麾下,良才济济,肃安敢与贤人君并列?宏辅不必多虑,肃暂无仕之念,唯愿在卿家中为学,时有裨益。异日再起他念,自会与宏辅言之。”我先这么着混段日再说,说不定哪天就能看清楚自己要走的路啦,到时候再麻烦你吧。

所以鲁肃对官兴趣缺缺,是勋完全可以理解,但他不能就此顺杆儿爬,说那你一辈在我家吃闲饭好了。于是继续试探:“曹公之任人也,不论门第,只看贤愚,勋将敬荐于曹公可好?”

ps: 今天又是两更,第一更先奉上。

基本上就是照录了曹上奏的主要内容,向张绣表示,你这个太守可是曹帮忙请下来的呀,最后加上“制曰可”三字,表示皇帝通过了,多么简单明暸。

汉初是军功贵族的天下,到武帝时代才有所改变,拜了个年轻时候放过猪的老儒生公孙弘为相,随即军功贵族垮台,儒学世家开始登场,延续到东汉末年,就已经垄断了绝大多数的级官职。吴质、鲁肃这类“单家”弟想要,一是得靠军功(就那样还未必就能爬多),二是得碰上改朝换代、犬升天的好时候。

张绣就一彻底的武夫相貌,穿的也是戎服,巾帻,双雁羽。他手底下也大多都是武将,只有两三名文吏,老的老,小的小,瞧着都不似贾诩——贾文和这时候大概快五十了,但是是勋在许都听人说起过,他的相貌比实际年龄要显得年轻很多,瞧上去也就三十多不到四十岁…可是那些文吏,就没一个落在这岁数上的。

啊呦,是勋心说我来早了,敢情贾诩这时候还傍着段煨哪!(未完待续。。)

当下读完诏书,张绣面东而拜,起接诏,然后拉着是勋的手就往城里走。是勋就斜左右瞟啊,究竟哪位是贾文和呢?光从面相上,这就完全瞧不来哪。

你们运气确实不错,这年月到都可以挣军功,而至于改朝换代嘛…嘿嘿,应该也不远啦。

张绣拉着是勋的手表示亲密,可是也就拉了一小会儿而已,走几步去就各自上了和车,并驾前行。是勋跟这儿东张西望,张绣就奇怪了,问他:“是议郎在看些什么?是在看张某的兵,还是寻找熟稔之人?”

是勋说行啊,那就先照旧吧——能把鲁敬一直揣在兜里,对他来说也是意外之喜。

转念一想,可还真说不清贾文和究竟算文官还是武将。他最初被任命为平津都尉,后讨虏校尉,那就是武职了;跟着李傕、郭汜京以后,那些同僚都拜将军,他却偏偏去当文官,先左冯翊,后当尚书,因母丧辞官后又被加了光禄大夫的衔;李、郭大兵的时候,贾诩前去劝解,就被安了个宣义将军的武职,李、郭罢兵后他又把将军印绶退还了朝廷。所以说,理这时候的贾诩应该没官,是个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