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二章都外胡汉魏文魁(2/2)

原来此人非他,正是刘表麾下章陵太守黄黄公礼。这时候的黄是狼狈得一塌糊涂啊,上的公服满是尘土,还给撕裂了好几个上的冠也没了,光留下灰扑扑的巾,甚至脸上还有几块乌青。是勋赶过去双手搀住浑哆嗦,看就要歪斜倒地的黄,他突然想起来了:“公礼你不是奉刘牧之命,去雒助修室的么?”

“…卫康之封疆。迄邑而增叹兮,愠叔氏…所隘兮,吊纪信于荥。降虎牢之曲…”我靠这是一篇赋啊,还是相当文采斐然的一篇好赋哪!

是勋瞟了那女尸一,冷哼:“杀得好!”再转过来瞧瞧那些匈兵曾经围绕的篝火——火尚未熄,上面还架着一只烤…唔,那是什么?

是勋脆蹲在地上,把那堆灰烬仔细地刨了一遍,就又搜来好些断简残篇,看书法都是同一人的手笔,看内容有诗、有赋,还有史传——这些匈兵是抢了哪家士人啦,竟然用竹简来引火,是可忍,孰不可忍!

后又补充了一句:“留一两个活,带回来我问话。”

ps: 又有不少朋友给投了月票,可惜我没找着怎么逐一查看,貌似页面上只显示最后五条…总之,拜谢了,今日第二更。

唉,这赋还剩下了大半篇,老能不能拿回去给填完全了,当作自己的作品发表呢?

是勋定睛一瞧,唉这不那谁吗?“公礼如何这般模样?”

不过再仔细想想,恐怕这本来就是个说不清、不明的问题,因为匈曾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帝国,如今也是个多民族的联合,本数量很少,有太多其他草原民族混杂在内了,相互合,相互通婚,就算本曾经是白人,这会儿估计也黄化得差不多了吧?

时候不大,一名骑兵匆匆奔回,向是勋和夏侯兰禀报:“杀了七人,不是关西兵。”是勋闻言就是一愕:“那是哪里的人?”骑兵皱一皱眉:“说也奇怪,披发无髻,竟然是匈人。本来生擒了一个想要押来问话,奈何语言不通,故而脆杀了。”

涕泪横,长叹一声:“一言难尽哪…”(未完待续。。)

他是想先从那些关西兵嘴里打听一下雒的情况,包括皇帝到了没有?多久能到?现在雒城内和附近的驻军除了董承,还有没有别将所率,总共多少人?要都打听清楚了,他才敢大着胆都城去呢。

他把残简放到孙汶所驾的车上,正待喝令队伍继续前,突然前探的哨兵又返回一骑,而且双人并跨,骑兵后面还坐着一名官人。是勋正奇怪,就见那名官人鞍下,放声大哭:“难是宏辅先生吗?宏辅救我,宏辅救我!”

是勋猛然一惊,几步过去踩熄了余火,随即就灰烬中一卷黑了小半截的竹简。打开来一瞧,首先映帘的是一行工整典雅的隶书——“好字!”再看内容——

果然,他率领大队骑兵来到了斩杀那些匈兵的战场,就见地上横躺着七,全都穿着甲,披发盔——果然他们是不剃发的——用鞭拨开发瞧瞧脸,就是标准的东亚黄人五官,而不似后世的突厥人。转过去询问带他来的那名骑兵:“我方可有伤亡?”

他还没有见过匈人…好吧,这一世除了句丽,他就没见过别的外族——所以想过去亲瞧个究竟。匈是中国史,也是世界史上一个很大的谜团,别说当初雄踞草原大帝国的政治、军事制度了,就连他们是披发是剃发,是黄是白,各路学者都众说纷纭。这主要是因为匈族没有文字可供记录和传,而且整个民族全都已经被别族所同化,仅仅三五百年后,就连渣都剩不下来了。

是勋一摆手:“都杀了吗?那领某去看。”

那名骑兵回禀:“这几个匈人在此围着火堆烤,还有两个正侵犯一名汉人女,我等见了,突不意杀去,并无折损,只有一人负伤。”说着话先指一指不远的女尸,又指了指一名左臂缠着绷带的骑兵。

人?这儿怎么会有匈人?是勋赶质问:“可确实吗?确是匈,而非氐、羌?”他想到关西军中,是可能混杂着些氐族和羌族的战士的。那名骑兵伸手挠挠脖:“这个…小人老家在河东,见惯了匈人…这氐、羌么…除非他们的长相、打扮,都与匈无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