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章注经化俗(2/2)

所以说了,王粲得我给推荐给曹,他要是去见了荀彧,以荀文若之得,以荀、王两家的世,说不定这份荐举之恩就还得落到荀彧上去。话说荀文若你举荐的人还少吗?嘛还跟我抢啊。

不过后来仔细一想,也就坦然了。终究自己没想着扯杆打天下啊,荀文若推荐了那么多夹袋中人给曹,不是也没在边留下一个吗?只是虽然不曾留下,这年月很讲究门生故吏,荀彧推荐的人,就有一大半儿都念他的好,从此跟他名为同僚,份若君臣,所以是勋才一度怀疑会有个“荀党”存在。不怎么说,自己给曹举荐儿人才,曹兴,自己也多少能得着儿利益——除非玠那脾气的,碰到儿什么事儿,这些人才难就不会帮自己一把吗?这也是一份无形的资产哪。

说你问这事儿啊,有~~也就前阵得到的消息,天北渡黄河,暂驻河东,我还派人去谒见过哪。前两天卫将军董承有写信来,愿与我共尊王室,请咱运粮去雒,我们已经开了好多天会啦,这才刚敲定了方针。是勋心说好险,将将赶上个尾,于是急切地问:“主公意如何?”

妆诗”的说法…

完了他问是勋:“宏辅匆匆问及此事,是有以教乎?”见是勋装模作样地皱起了眉,就又加上一句:“莫非以为文若等所言不妥?”

ps: 谢 yisuoyanyu (是一蓑烟雨么?)朋友的月票!

于是他诡言安抚好了王粲,然后就快加鞭来见曹。见了面,先递上刘表的回书,然后把使经过大致这么一提。曹说你详细儿讲给我听,是勋摆摆手,说先别急,我听闻天长安,就快返回雒了,有这事儿吗?消息传到咱们兖州没有?你们商量过,咱要不要去救天了没有?

他这阵一直在郁闷,别人穿越到古代,那历史名人是一抓一大把啊,三言两语就全都能拢到麾下。可是自己呢?正经说起来麾下只有一个半名人——一个是吴质,半个是半死的亥…好不容易结上个猛将兄太史慈吧。还双手捧着献给了曹

“哦?”曹拉住是勋的手“正聆听宏辅之论。”

同样的方法,还可以推导到父关系、兄弟关系和夫妻关系。是勋想起自己当年在成县断的宁可之案啦,当老爹不履行为父的职责,董老夫也说了嘛:“甲生乙,不能长育,以乞丙,于义已绝矣。”父也就不成其为父了。

第二天上路的时候,是勋圈儿都是黑的。王粲呢,他如今瞧是勋那真是山仰止啊——“吾未见好经有如是先生者也!”结果这还没回到鄄城呢,是勋就已经注完将近半《诗经》了。

他穿越到这一世以后,遭遇和听闻了太多让后世人瞧着不顺。但这年月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啦。所以早就有发的**。如今就利用注经来小小地发一番,顺带还能得到抄袭、蒙人的乐趣——是勋就奇怪啊,自己从前怎么没想到这么好玩儿的事儿呢?结果他这一动笔就停不下来,一气写了七千多字,旁边儿王粲都趴在案上睡得直冒鼻涕泡儿了…

他就这么一篇一篇地注下去,基本上还是照这时代的主说法,但在犄角旮旯里加儿私货去,包括民本思想、平等思想、自由思想之类的。比方说,对于君臣关系,他就隐晦地把君主的个和其职能相剥离开来,君之为君,是因为他履行了为君的职责;而要是君不肯履行为君的职责呢?正孟所谓:“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是勋先,接着又摇摇,开:“文若、孝先等主公奉迎天,此确为上策也,然所谓‘奉天以讨不臣’、‘奉主上以从民望’,勋却以为有所欠缺。”

了鄄城以后。是勋去找曹复命。王粲跟他告别,打算先去拜访荀彧,结果被是勋是给住了,让他暂且先在自己家中歇息,谁都别见——“我主求贤若渴,仲宣大才,闻之必要即刻召见。仲宣且少待片刻。”

说了,群臣大多建议送儿粮草过去应付一下也就是了,只有荀文若、程仲德和孝先三人主张发兵去护卫天。孝先是前两年就跟我说过啦,要我“奉天以讨不臣”,这回文若又提“奉主上以从民望”,我觉得他们说的有理,正好淮南五县也拿下了,袁术也不足为患了,就准备亲自启程到雒去。

是勋左右瞧瞧,曹明白他的意思,喝令仆役们全都退去。等到室内就剩下了是勋和曹两个人,是勋终于不再卖关啦,说文若、孝先他们都提了七个字,那我也有七字方针,跟他们所说的大同而小异——“挟天以令诸侯”!(未完待续。。)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