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三章郊祀天地(2/2)

啊呦,是勋听了这话,倒不禁肃然起敬起来。

这回是勋把后世嘲讽孟的打油诗改换面,拿来问赵岐,其实是存着恶作剧的心思的,就仿佛学生不满老师照本宣科,所以要故意捣。他估计赵岐要么拍案呵斥自己,要么随便歌颂孟几句糊过去,可是没想到赵老儿还真的回答了,不但回答,并且大力推崇书中的民本思想。

是勋说我跟孙乾学习过一段时间。赵岐:“如此说来,是郑康成的再传了,怪不得既博采众长,又能有独到的见解,倒是老夫怠慢了。此诗对先贤确有所不恭,但为求其真实,亦无妨一辩。二妻、攘云云,孟最好寓言,不过假设其词而有所阐发而已,不必究。然论及游说魏、齐者么…”

是勋心说汉祚灭不灭的,老比你有发言权多了,但我所以引起这个话,还真不是要跟你说这事儿,老要说的是:“人心昔不附周,今亦未必附汉也。赵公岂不见刘景升之郊祀天地乎?”

赵岐闻言,大吃一惊,转过去就问黄授:“果有此事乎?”黄授长长地叹了一气:“确有此事。昔韩德(韩嵩)虽苦苦劝谏,而刘牧终不肯听。故而余等士人,虽皆受辟,宁可隐于山林之间,不愿再仕荆州矣。”

“是何言欤?”赵岐果然把脸给板起来了“周自平王东迁以后,即失其柄,诸侯纷争,人心不附,况釐王以后,多不修德。而我炎汉之,不过十年而已,天虽然蒙尘,却无失德之政,今日亦脱离小人掌控,行将东归雒,岂可与东周相提并论?天心其无厌汉矣,汉祚终不当灭!”

只听赵岐缓缓地说:“孟主张民贵而君轻,主张天下要定于一然后可安。其时周天失柄已久,不可复兴,因而往说魏、齐也,使魏、齐一天下。臣固当忠于其君,然而孟又云:‘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君不仁则臣不以其为君,此亦合乎天理,无害于君臣之也。”

尚在兮以兴周为董,谓定于一兮而竟说乎魏齐!’”

ps: 今天第二更。

这当然不是他的独创,最早是从金庸《雕英雄传》里看来的,黄蓉在去找一灯和尚看病的路上,战朱柳,诗嘲讽孟,说:“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当时尚有周天,何事纷纷说魏齐?”后来才知,这是查老先生从冯梦龙《古今笑》里抄来的段

赵岐听了这话就愣住了,好半天不回答。正巧这个时候,黄授也端着蜡烛返回,在赵岐对面坐下,还没觉气氛有多尴尬来,张嘴就接着他离开前的话题说。但是赵岐朝他摆摆手,问是勋:“是先生曾就学于哪位方家?”

孟轲留给后世最重要的遗产,就是朴素的“民本”思想,这搁两千年后很容易得到认同,但在这个时代,却无异于歪理邪说了,所以《汉书?艺文志》中将《孟》归“诸百家”当中,不当他是儒学正统。从赵岐开始关注《孟》,到后蜀才列“十一经”,其后南宋朱熹编纂《四书》,把《孟》和《论语》、《大学》、《中庸》并列,这书才成为儒家经典,而孟老大也就此被上了“亚圣”的桂冠。可是还有反复,据说朱元璋就是因为不满孟轲的民本思想,不满孟认为倘若君主无,百姓就有权推翻政府的说法,所以下令把书中相关章节给删掉了。

对于这时代的士大夫来说,这可是非常的难能可贵啊。

是勋追问:“怎么样?”他心说我倒要瞧瞧,赵老夫您要怎么给孟轲洗地啊。

他这回答早在是勋的预料当中,于是是勋斜瞟着赵岐,心说老儿,你这回明白我究竟要说些啥,是何用意了吧?老就是在给刘表上药,以报他想找票学问家难为我的仇大怨!(未完待续。。)

本来事情倒这儿也就可以结束了,捣学生提问题,老师正面给答案,学生也佩服,就不该再多说什么,继续老实听课,或者告个罪退堂也就罢了。可是是勋脑海中突然有灵光一闪,就此顺杆儿爬,问赵岐:“如今天为小人所制,亦失其柄,有如昔日之周天王。如孟所言,难亦当求乎魏、齐,以一天下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