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百三十二章亲征之议上(2/3)

嗯哼,有古怪!李贞一听诸遂良这么一开,便将话题往战事上带,心暗凛之余,笑着谦逊:诸侍中过誉了,本能得寸功,皆自父皇之恩荫、三军将士用命之所致,本实不敢自居其功矣。

这仗是无可避免的了,这一条李贞心里有数就老爷那个老辣的个,甭朝臣们怎么反对,他都一准会用兵无疑,只不过对于李贞来说,如今关键的问题是要不要设法劝阻老爷亲征的事儿罢了老爷其战略定式去打这场仗,最终的结果一准是徒耗军力,却一无所得,如此一来,大唐之国力有损还是小事,老爷一旦挫败而归,闹不好整个人都会因此而垮了下来,这一从李贞前世的历史便能看得来,李贞为人,自是不想看着自己的父亲因为此仗而有所郁结,只不过一来李贞却对自己能否说服得了老爷心存疑虑,再者,一帮兄弟们都在盼着老爷亲征,从而寻找机会给李贞来个致命一击,而李贞也有着同样的想法在,自也打算借着老爷不在京师的当,彻底打垮一帮野心的兄弟们,正是因着有这么个矛盾的心理在,李贞始终也没下定决心该如此置此事,此时听得诸遂良如此直接了当地问了征句丽的事情,还真令李贞一时间不知如何作答才好的,皱着眉沉思了良久,这才面凝重地开:此事本略有所闻,却不甚明了,恳请诸侍中为本详加分析一

殿下明鉴,老臣久闻殿下战阵之威所向披靡,却始终缘铿一面,待得见中秋球赛上殿下之英姿发,令人叹为观止,老臣拜服,始知传言万万不及也,殿下神威,当今之世,几无敌手矣!一片缄默之中,到了底儿,还是诸遂良最先沉不住气,一脸媚笑地率先开了

缓步行了后殿,直奔书房而去。待得了书房,李贞很是客气地吩咐赐坐,自有一拨小宦官送上蒙了锦缎的圆椅、几,并依次奉上了新沏好的香茶,而后默不作声地全都退了书房,只留下君臣四人相对而坐。

三位老丞相都是心计沉之辈,此来更是别有用意,各自斟酌着如何开言事,而李贞自也不想将自己揣测来的心思过早地暴来,一时间君臣四人都不开,这书房里登时就是一派诡异之寂静。

嘿,这个老诸同志的脸还真是有够厚的,这么的问题居然就这么明目张胆地问了来,算你狠!一听诸遂良问此言,李贞心里登时便是一阵烦这些天来,这个问题李贞已经不知回答了多少次了,每次都是糊糊地带了过去,可那是对一般的朝臣,李贞怎么说怎么是,谁也没胆揪着李贞问个落石的,然则这会儿面对的可是三个老家伙,原本就不是能随意糊的,更何况这三还极有可能是奉了老爷的旨意前来的,这就令李贞不得不小心应付了,万一不小心踢到了铁板上,那乐可就大了去了。

呵呵,殿下过谦了,以殿下之大材,实我朝之栋梁矣,如今西北安靖,皆殿下之手笔,世人莫不赞叹之,而今北面小寇喧嚣,殿下以为当何如哉?诸遂良自是知晓李贞不留手,要想从李贞话来,简直比登天还难,索便将话题直接了当地挑了开来,他这么一开,原本低眉垂首而坐的房玄龄与长孙无忌立时都来了神,全都目光炯然地看着李贞,就等着看李贞如何应对了。

对于句丽这么个大的王朝,李贞多少算是有些了解李贞手下的燕记商号虽行商满天下,可主要的对外通商路线却大多是顺着丝绸之路蔓延,至于朝鲜半岛那一块却因着利空间不大的缘故,并没有太多的涉及,每年也就是一、两支商队的规模罢了,至于旭日也因着李贞对西域的重视之故,并没有在北方投过多的力,仅仅只是有一个不成规模的情报站罢了,所能收集来的情报自是有限得很,只能是勉个大概罢了。在李贞看来,句丽、百济、新罗这么些小国家闹腾来,闹腾去,其实都不过是癣疥之患罢了,压儿就算不上甚了不得的大事,只可惜老爷却不会这么看而今四海咸服,唯有句丽敢来搅事,这令一向以天可汗自居的李世民势必无法容忍,再者,李世民心中始终有个念在,那就是一雪前隋征句丽的失败之耻,用老爷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为中国报弟之仇,再算上李世民老骥伏枥,尤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这几个方面一相加,就注定了老爷征伐句丽乃必然之举,唯一的问题便是这战究竟该如何打罢了,可问题是这战事李贞却不得主,甚至该如何打都未必能到李贞置啄一,二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