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百八十九章另类的刺史(2/3)

哦?崔刺史有何难,但讲不妨,或许本王能帮得上忙也说不定。李贞一听崔明礼如此说法,好奇心立时被吊了起来,疑惑地看了崔明礼一,缓缓地开

李贞此言一,崔明礼的脸涨得通红,坐都坐不住了,**扭来扭去,局促不安已极,憋了良久之后,这才吭吭叽叽地开:殿下所言固是,只是下官此举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实有苦衷难言也。

见李贞不像笑的样,崔明礼可是真的激动了起来,一抬**便又要站起来答话,可他还没动弹,李贞便笑着摇手:崔刺史坐着说罢,本王素来不好虚礼。

好家伙,这小还真不是盖的,能知晓因地制宜已是实属难能,敢提倡工商则更是可贵,呵呵,敢情这厮不但拍是好手,搞经济也有两把刷,不错,不错,唔,长孙无忌不喜此人,怕不是因其好拍之故,而是因其行为有些离经叛罢。李贞自己就是个工商派人,对于所谓的重农重商之争历来是反得很,在李贞看来,古人思考问题都太绝对化了些,商、农都是一个国家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分,何来贵贱之说,只要国民能富裕,那些个狗不君的,简直就是瞎扯淡罢了,不过嘛,想归想,,但却不能宣之于,哪怕李贞贵为亲王也不成,就算李贞登上了帝位,再没有完全掌握朝局的情况下,要想剔除那些个儒家思想中的糟粕也没可能,可前这个崔明礼为儒家弟,却鼓工商,还真是令李贞很有些佩服其勇气的,这便沉了一下:圣人云:重农重商,君小人之分际也,崔刺史以为如何啊?

崔明礼不明白李贞为何会如此问,可还是恭敬地答:殿下好记,下官是贞观十六年六月到的任,没能赶上为殿下远征外送行,甚是抱憾,好在殿下凯旋归来,下官能得见殿下之雄风大展,万幸,万幸也。

谢殿下。崔明礼谢了坐,气,压住心中的激动之情,很是恭敬地开:陇州地关中之末,有商贸之地利,更兼土地沃,本就是个聚宝之所在,只须勤劝农桑,鼓励商贸,自可有岁之盈,下官以为州治当以工商为主,农为辅,而县治则反其而行之,既可得商贸之利,亦不误农桑之岁,正所谓因地制宜,便是其理。

多谢殿下夸奖,下官愧不敢当,此乃为官之本分耳,实无稀罕之。一听李贞言夸奖,崔明礼登时便激动得脸发红,忙不迭地起了,恭敬地逊谢

李贞虚虚压了压手,示意崔明礼落座,这才正容:唯本分才是难能,若是满朝官员都能守本分,大治自也就是到渠成之事了罢,崔刺史能将此等中州治理得如此繁华,实难能可贵,本王甚是好奇崔刺史是如何施政的,不知崔刺史肯赐教否?

唔,两年不算短了,本王对陇州的政务甚是好奇,却不知这陇州之地有多少人家?田多少?耕几何?军几何?岁又几何?李贞不动声地将一连串的问题砸了过去,登时便令崔明礼愣了一下。

殿下明鉴,陇州虽地关中之末,土地也算沃,然州中杜、林、蔡、陈四大世家便占据了半数的上好耕田,余下之地泰半是新开来的荒地,力只是一般而已,州中自打贞观以来,人增加了一倍还多,可地就那么些,若是所有人等都去务农,一者耕田有限,所不足以糊,二者,二者崔明礼说到这儿偷看了看李贞的脸,见李贞无甚不好的反应,这才接着往下说:二者四大世家皆私下买地,州中百姓不少田地都并了四家之中,州中无地之民日盛,若不鼓励工商,纳无地之民众,以维持其生计,恐有大矣,下官亦是不得已而为之。

豪族罔顾均田令,私下兼并土地之事李贞已有所闻,只是原本并没有太放在心上,毕竟自隋末之

过誉了,本王所为不过侥幸二字罢了,能有寸功皆是父皇英明、将士用命所致,本王不敢贪天功为己功,罢了,不说此事了,本王若是没记错的话,崔刺史到任已有两年了罢?

回禀殿下,陇州共五县一府,其中州治有民六千七百三十八,田一千五百顷零三十五亩七分,耕三百零二,军两千零三十二,州治以商贸为主,岁钱二十一万三千五百八十三贯又三百文,粮六百八十七石;千源有民三千三百二十一崔明礼虽是愣了愣,可很快便回过了神来,一张便将一连串的数据报了来,居然能确到文这个最小的单位,足见其对于政务之熟捻。

呵呵,没想到这么个还有两手么,能将这么串数字记牢已是不简单了,这一个中州之地,一年的岁竟然比不少上州还多,虽说有丝绸之路的关系,可能达成这等政绩已是难得得很了!李贞心中一动,对崔明礼的印象好了不老少,这便笑着夸奖了一句:崔刺史有百姓,本王钦佩得很,若是天下为官者,都能将百姓之福祉时刻挂在心中,何愁我大唐不盛。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