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百零五章京师里的躁动三(2/3)

“斯言大善!”李千赫哈哈大笑着鼓了下掌:“慎行兄真挚人也,小弟叹服,然则,依小弟看来,两者并行不悖似乎更佳。”

苏勖的话虽说得客气,可内里的意思却表达得很明白,那就是告诉李千赫,别指望用苏煖的选官之事来胁迫自己,大不了这官不了,也没啥不可以的,这话李千赫自是听得懂,不过也没破,反倒笑了起来:“慎行兄所言有理,此所谓玉不雕不成也,然则,虚耗时光也不是个办法,慎行兄以为呢?”

苏勖不开,李千赫也就不再多言,笑呵呵地起了,拱了拱手:“慎行兄事忙,小弟就不多打扰了,告辞。”

“慎行兄此言谬矣,兄正值当年,何来‘老’字一说。”李千赫见苏勖自镇定的样,便知时机差不多成熟了,笑着说了一句,也不待苏勖接,立转移了话题:“某已接到安西大都护府之呈文,伊州刺史程葛将调任新设之明州(原疏勒国全境)刺史一职,如今伊州刺史已是缺,不知慎行兄可有人要荐否?”

见苏勖死活不肯松,李千赫也甚是佩服其风骨,然则却没忘了自个儿此行的目的,一待苏勖慨之言落定,立笑着接:“外虽苦了些,然则正是大有可为之所在,建功立业非难事矣。”

苏煖是苏勖的骄傲——因着为魏王李泰之心腹谋士故,苏勖几乎没有自由的时间,可以说苏煖能成才完全是靠着自的努力与勤奋之结果。为父亲,苏勖对于自己这个长是有着的愧疚之心的,可要他拿原则来补偿,却也是绝无可能之事,此时听李千赫如此说法,心中虽甚是气恼,可脸上却依旧是如风般的笑容,淡淡地:“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此诚至也,某不敢违,且令小犬行之无妨。”

苏勖实不想就此事再多谈,笑了笑,不再开,可李千赫却宛若未察觉苏勖的态度一般,笑呵呵地:“慎行兄恐有所不知罢,柳亭世侄已向吏呈文,自愿为官,其文中所言之‘男儿有志在四方,当以血卫天下’,实令小弟叹服其鸿鹄之志矣!”

苏勖没想到李千赫竟然不等个结论便起走人,

这话听起来倒是不假——外如今风云变幻,大唐扩张之势已是如同雪崩一般不可阻挡,而官吏又着实缺得,能到外混上一段,官衔随着大唐扩张之势而升自是必然之事,可也得看人不是么?至少对于非越王一系的官员来说,去外就未必是个好选择,更何况是苏勖的儿,没被李贞派去当炮灰就算是宽仁无度了,至于升官么,几乎是没有啥可能,苏勖并非不明白其中的关窍,也清楚李千赫既然敢如此说,那苏煖去西域之事只怕已是无可更改了,心中不由地一疼,但脸上还是很从容,浅笑一声:“儿孙自有儿孙福,某老矣,却也不得那么许多了。”

李千赫此言一,苏勖的心立/动了一下,已然明了了李千赫的来意——所谓的‘有人要荐否’只是个托辞罢了,实际上,这就是越王一系开来的合作条件!苏勖也属关陇贵族,秉承了关陇贵族一向的关中本位,然则,苏勖毕竟是个智者,光还是有的,倒也不局限于仅仅只盯着京师之地,在他看来,外诸般举措实施之后,必然会走向盛,倘若不是李贞上位的话,那西域之地一准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故此,无论从何角度来说,他都不可能坐视李贞势力再一步地扩张下去了,此番安西捷报一到京师,他便已然决定无论如何都要给安西下下绊,为此,也已经和礼侍郎叶凌彻夜达成了共识,双方势力决定在朝议时共同退,然则,当李千赫提要由魏王一系来掌控伊州之际,苏勖的决心立时现了丝动摇。

伊州乃是安西开发得最早的州,其富庶程度仅次于和州(也就是原先的于阗国全境),在外目下的六州中排在第二位,可因其于关内与关外的,能扼守住伊州就相当于扼住了外六州的咽,其战略地位之重要比起其他诸州来说要得多,苏勖与叶凌原先商议的计策来说,其目的也是想往安西掺沙,还真没敢想能谋到伊州刺史的位置,而今李千赫竟公然将伊州刺史之位端了来,又怎能不令苏勖怦然心动的,若是换了个人,一准是立答应了下来,可苏勖却不是旁人,作为一名智者,他绝不会在没搞清李千赫此举背后的目的前便轻易应承些什么,只不过他想来想去却还是想不透李千赫此举的真实用意何在,也就没敢轻易地开,只是笑着不说话。

李千赫此言一,立时如同一记重锤一般砸在了苏勖的心上,饶是苏勖再沉,脸也不禁变了变,默默地跪坐着,良久不发一言,老半会之后,这才摇了摇:“痴儿既有志如此,某心之,愿去便去好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