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五十章轩然大/波五(2/3)

李世民此言一,不但不曾对李贞的越轨行为加以惩,反倒大肆封赏,满大殿的朝臣们立时傻了,谁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一时间被震得说不话来,可圣旨已下,诸臣尽自不服,却也不敢多说些什么,可也没人言称赞老爷的英明,大殿中竟然现了一阵诡异的沉默。

《唐律》本就是长孙无忌主持修订的,就大唐律法方面的造诣而言,满大唐中无人能跟其比肩的,即便是李世民也无法说长孙无忌此言有何不对之瞅着群臣再次苦谏,李世民百般无奈之下,只好挥了下手,压下了群臣们的七嘴八,大有意地看了低眉垂目的长孙无忌一,沉了一下:“辅机所言甚是,朕以为然,既如是,传朕旨意:越王李贞所为虽是自公心,然颇多冒失,念其有大功于国,着削去实封三百以为惩,若是再犯,定当重惩不贷。”

别说李千赫等人忧心忡忡,若是李贞真儿个在此,见着前的局势,也一样笑不来——李贞从来都不担心会因那七宗罪之说而受重理很简单,李世民并不是个昏君,也不是个无主见之人,绝不可能去因噎废的事情,哪怕是因着群臣的劝谏而罚,也绝不会太重,这一条李贞是一早就算到了的,可李贞真正

长孙无忌这番话,究其本,与苏勖所言本无实质上的不同,但却更老辣了许多,将社稷法都抬了来,倒真叫李世民一时间不知该如何说才好了,得,李世民这一沉默,下那帮朝臣们立时轰了起来,苏勖、叶凌、芩文本等诸臣立时言附和,个个磕苦谏,人人称“陛下三思”一时间本已平静下去的朝议再次汹涌了起来,形势再次于失控的边缘。

,也不是不认可李贞因地制宜地变革军制,更不会因李贞杀了万余突厥老幼而怪其残暴,所虑者其实就是李贞之心何在,有没有将他这个父皇放在心中而已,这也正是李世民迟迟没有对安西之事下个明确定论的由所在,此时苏勖当众破了此事,倒令李世民对苏勖看了一,一双不为人觉地眯了一下,光一闪之后,饶有兴趣地看着秦怀玉:“秦卿对此事可有何解释?”

“多谢陛下。”长孙无忌很是恭敬地再次行了个礼,胖圆的脸颊:“陛下,老臣以为越王殿下有功自是当赏,这一条老臣绝无异议,只是,事虽有轻重缓急,可总得朝议之后方可行事,此为社稷法,却是违不得的,为臣,当须遵循无异,越王越礼行事,其心虽是为公,可却不足为群臣之表率,是故,老臣以为赏之余,也不可忽视此无礼非法之,此臣之浅见耳,望陛下明察。”

“陛下,老臣有些疑虑,不知当讲不当讲。”就在一派死寂中,司徒长孙无忌终于稳不住了,他可不想看到李贞得势,这便站了来,躬着,一副诚惶诚恐的样说了一句。

长孙无忌与李贞之间的心结李世民心中自是有数,此时见长孙无忌面,立时知晓长孙无忌必定是对自己先前的赏赐不满,虽满心不愿就七宗罪一事再生波折,可念及长孙无忌一向的忠心耿耿,却也不好不让长孙无忌说话,无奈之下,只好笑着:“辅机,尔有话但讲不妨,朕听着呢。”

李世民所下的这个惩罚,说重不重,可也算不得轻——李贞一场大胜的战功等于是被抹杀了大半,除了得到一个都督的虚名之外,并没有捞到实质上的好,至于官声方面,反倒因此受了不轻的损伤,对此,长孙无忌及苏勖、叶凌等人都能接受,毕竟他们也没指望一把就能将李贞打死,能到如今这个局面,他们已经很满意了,倒也没人再上谏,全都跪倒在地,人人呼“陛下圣明”不已,可李贞一系的官员却暗自神伤不已,问题是面对着这等被动的局面,他们也找不理由来为李贞辩解,只能是默默地接受这个实在不怎么令人满意的结果,瞅着长孙无忌与吴王、魏王两党渐有合之势,诸人心中都凉了半截,为越王的将来而忧虑不已。

秦怀玉没有直接回答李世民的问题,可话里却明白无误地说明了李贞之心,这般言语远比解释由来得有力得多,倒叫李世民听得一愣之余,不禁为之叫绝不止,哈哈大笑了起来,鼓着掌:“好,好一个‘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好,此事就此作罢议,传朕旨意:越王李贞辟地千里,破敌有功,加实封三百,升安西都护府为大都护府,晋越王李贞为安西大都护府都督。”

秦怀玉早已得过纳隆的指,对此问题心中早已有了准备,此时听得李世民发问,却也不慌,恭敬地磕了个,这才跪直了起来:“陛下,越王殿下曾与微臣说过一句话,微臣时刻铭记在心,这话便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微臣时刻莫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