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百五十二章朝堂风暴上(2/3)

都尉柴令武率先站了

“陛下,老臣以为王侍郎此举于何心姑且不论,不过据老臣所知,刑近日所断两要案中‘金家争产案’、‘王家杀兄谋产案’均有疏漏,不但疑案未获,真凶未现,反倒将良民羁押致死,朝野议论纷纷,与我朝廷脸面大损,今又翻旧案,其心难测,老臣不敢妄言其中是否有蹊跷,然恐有转移朝议之嫌,望陛下明察。”一派指责声中,侯君集站了来,不不慢地说了几句。

“陛下,臣以为王侍郎所言完全是一派胡言,微臣自领命侦破武库一案,兢兢业业,恐有负圣恩,能破获碾庄盗匪,纯属托陛下之宏恩耳,此案人赃并获,实是铁案如山,再者,当日剿灭碾庄盗匪之际,三军将士用命,何曾有遗漏之贼人,王侍郎此举不过是诬人以罪,欺蒙圣上,其心当诛!”杜荷自是知此案若是就此被翻,为主案之人的他必定是败名裂的下场,绝然逃不过引颈一刀,无须李承乾暗示,他早已憋不住了,来,声禀报

有德那尖细的嗓门响了起来,一起正各怀心思的文武百官们立跪倒在地,三呼万岁之声整齐地响了起来。

哈,妈的,老猴还真是诈,的,这话亏他说得,嘿,姜还是老的辣!李贞默默地站在一旁,只一听便明白了侯君集的用心所在——老侯同志指责刑办事不利,有转移公众视线之嫌,说穿了就一个目的:刑自个儿的事儿都没搞清楚,哪能办得了碾庄一案,就算是要为碾庄翻案,这事情也不能给刑理,若是刑不设法扳平了局面,就算老爷要彻查碾庄一案,也无法将此案放到刑手中,如此一来,魏王的布局只怕就要落空大半了,偏生侯君集所指的那两桩案还真就是刑近日里所整的乌龙案,刑官吏要想反击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众卿平。”面沉稳的李世民缓步走上了御座,扫了跪满了一地的群臣,一拂大袖,端坐了下来,语气平缓地说了一句,众臣们在一片谢恩声中各自起立,可还没等众人歇上一气,刑侍郎王光就站了来,:“启奏陛下,微臣有本上奏:贞观十六年元月十四日碾庄一案由驸都尉杜荷侦破,言明武库一案系由江湖盗匪潜京师勾结武库官吏所为,然其中疑颇多,我刑始终未曾认可此案之由,现经刑有司各衙门同心协力,竭力侦破,现已查明,此为冒功杀良之恶刑案,我刑已找到碾庄一案之幸存者,并有供一份在此,另,行此大案之疑凶也已落网,破获全案指日可待,望陛下圣断。”

李世民的脸上依旧是淡淡的,甚表情都没有,连手都不曾抬一下,只是沉着声了一句:“递上来。”

李泰不是傻,自然也明白侯君集的用心所在,可问题是事实摆在那儿,要想为刑官员的失误辩解也无法可想,此时见老爷始终不吭气,原本自信满满的心思立时松动了不少,皱着眉,悄悄地对芩文本等一杆心腹大臣了个手势,示意众人上台跟太一系的人先打打擂台,自个儿则不动声地站在一旁。

老爷这话说得虽轻,可听在太李承乾的耳朵里,却跟炸雷似的——老爷没表态本就是一表态,不当训斥的意思那就是肯定,这一条李承乾还是懂的,此时见大事不妙,一急之下,额上都见汗了,可问题是这会儿他并无准备,明知这是老四过来的利箭,却不知该从何防起,只能是不停地跟杜荷等一起心腹递神儿。

光此话一,满朝俱惊,谁都清楚碾庄一案表面上看起来是杜荷在主持,实际上背后确是太在主事,如今王光在大殿之上公然将此案破,其用心自是不问自知,再考虑到王光可是魏王李泰的心腹,如此一来,魏王与太之间的暗战明摆着已经变成了抬到桌面上来的明争了,已然是胜者王败者寇的不解之局,其间再也无一丝缓和的余地,这等神仙打架的事儿,凡人只怕要跟着遭殃,站队问题就成了大家伙心中一个难解的结,该何去何从就要看今上的意思了,这不,王光这本章一上,满大殿的官员们尽个个脸上都难免有些惊疑之,却无人敢发一言,所有人的目光全都看向了稳坐不动的李世民。

杜荷此言一,宛如一个信号一般,霎那间吏侍郎李安俨、正议大夫赵节等二十余大臣立刻站了来,声附和杜荷所言,指责王光哗众取,心怀诡异,一时间满大殿都是太党一系人的喧嚣之声,可李世民却丝毫也无甚表示,既不去看胡有德转递上来的折,也没对杜荷等人的辩解表示支持,只是面平淡地坐在龙椅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