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八章赚钱大计(2/2)

赚大钱的事情倒也算不得急,现如今李贞最烦的就是拜师的事儿——老爷早就说好了中秋过完就给安排拜师仪式的,可现如今都过了两个多月了,却死活没个动静,愣是令李贞心里七上八下地没个安生,他自个儿是没胆去问老爷的,让燕妃去问了次,也没个结果,只说是等着,天晓得要等到何时,再等下去,指不定黄菜都凉了,只可惜李贞急也没辙,只能耐着等着老爷的召唤,好容易熬到京师的第一场雪落下,老爷总算是来了旨意,这可把李贞给兴坏了,连早膳都没顾得上好生用用,一接到旨意,立往甘殿奔去…

后世那些个电印刷、激光印刷,这会儿压儿就没有那等技术条件,就算李贞满腹的理论知识也无法派上用场,不过嘛,这也难不倒李贞,毕升的活字印刷术虽有不足,可却不是无法改的,加上蜡版印刷机就完全能实现技术革新——活字排版来之后,并不立刻投印刷,而是先将版面印制在蜡版纸上,从而形成版本,版本可以有许多张蜡纸,而实际印刷时却只须其中一到数张即可,其余的蜡版纸就可以作为版本保存起来,啥时要用,立就能用上不是?

油印机?这个简单,李贞脑海里就有着不同规格的十数简单油印机械,至于油墨,那就更简单了,毕竟李贞前世就是学这玩意儿的,三下五除二就整了份样品,大上是用油调合松墨而得的罢,再加上螺旋手摇式木制印刷机,一个规模化印刷厂的形立就呼之了,当然,李贞自个儿是没时间去折腾那些个实验的事儿,左右不过是画了份草图,写明了原理,的工作全都扔给了“燕记商号”去忙碌,李贞自个儿也就是隔三岔五地去“技术指导”一番罢了。

销路?嘿,老爷三番五次地下令各地要教化民众,鼓励人们去读书,只可惜书少人多,效果不大,若是能解决书籍印刷问题,那可是名利双收的好事儿,没理由会亏本的不是吗?当然,有理论储备固然是好事,可真儿个要落到实,没个两、三年的实践却也不太可能,不过嘛,现如今李贞手里有了钱,这时间倒也能拖得起,慢慢整去就是了。

雕版印刷制作起来简单,往往一版能印几百甚至几千书的,便是刻工也不难寻觅,毕竟华夏千古以来就有刻印、雕石碑的习惯,这方面的人才一抓就是一大把,真儿个要上也快得很,只不过这雕版印刷却有几个极大的缺陷在:刻板费时费工,大的书往往要费几年的时间,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会因变形、虫蛀、腐蚀而损坏。印量少而不需要重印的书,版片就成了废。此外雕版发现错别字,改起来很困难,常需整块版重新雕刻,当然,其中最关键的一个问题是:雕版印刷术的技术量过低,易仿制,很难形成独门生意,这跟李贞的新式家生意是一个理,最多赚上个几年的快钱,后别人一跟上,那利空间可就小得可怜了,压儿不符合李贞想要吃独、赚大钱的思路,舍去就是自然的事情。

毕升的活字印刷术?这个倒是件技术活儿,不过对于李贞来说也算不得太难,虽说没真儿个地整过,可原理却是心中有数的,就算要立上手也轻松得很,只不过此法也有个弊端——一本书排版下来,所要用到的活字多则数十万枚,少的也要数万枚,况且一旦印刷完成后,版本就不复存在了,若是隔上段时日,还想重印的话,就得再次排版,故此,毕升的活字印刷术虽说比起雕版印刷术来说是个大的步,可也不是个理想的选择。

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