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九章抗旨不从(2/2)

御史中丞离开了赵府,走到门,赵府的仆人急忙打开了正门,跟着,左右两边抢上两个矫健的护院,两人手中各有一把大伞,闪电般的撑开挡在李昌龄的前,只听噼里啪啦的声音不断于耳,不知多少东西砸在伞面上。仆人们声叫:“不要丢了,这位是御史中丞大人,不是我家老爷…”

__________

赵德昭一向很欣赏李昌龄的本事,调他回开封府,先是在吏任职,之后调到御史台担任御史中丞。

“就是这样才有问题!”赵普测测的说:“天锡,你年纪也不小了。我问你,像谢慕华这样,功劳累累,如果这一次朝廷不是要弹劾谢慕华,而是要给他表功的话,当如何表功?你要知,他就算是在句丽打败了耶律休哥都没有给他升迁。是因为他年纪太轻,官位太。如果功劳,上次击败耶律休哥,平定句丽。他就已经坐稳了枢密院第一把椅。那如今再平西北,就要主中书,我这把老骨也要给他让位!”

这个想法,李昌龄只敢在脑里转转,是绝对不敢说的。

不好意思啊。继续求票,求收藏。这本书还有不到50万字完本。希望各位读者和我一起加油,让这本书的数据更好。嘿嘿,下本书就…谢谢大家,拜托大家!

李昌龄知今天是不会再有收获了,不过从赵普这一句“我只不过是个传声筒而已”李昌龄也听不少弦外之音。那还是不是需要去找谢慕华。李昌龄,自然有了自己的打算。

昨天那一章少了,今天2更。昨天晚上吃了药了,的不行,所以…

李昌龄忽然冒一个不好的念,杨家、呼延家和谢慕华的关系这么密切,而潘经百战,不会不知杨继业五千军孤悬在外的危险。但是潘和监军一意孤行,就是不派援军,导致杨继业重伤昏迷,死了四个儿。难,这是朝廷的意思?

赵普察言观,微笑:“天锡,你这位老好人,跟我说,没有什么大用。我只不过是个传声筒而已。倒是谢慕华那边,你要多留心几分。去和他说说,也许会有收获。要是他自己愿意放下一切,去龙图阁的话,大学士的位置,我可以担保他!”

“天锡,”赵普悠悠的叹:“本来谢慕华的事还有转圜的余地,现在一闹。更加没办法了。你也看到了,太学生在礼门前绝,坐着不走。有的人已经饿的两只睛都看不见了,还声声说要除相,相是谁?是说我啊!可怜我赵普为大宋劳了一辈,到来,我成相了。他谢慕华反倒是成了英雄,成了忠臣!”

李昌龄不敢说话,斟酌着说:“谢相公其实也是为朝廷办事。要说他有什么不臣之心,也没有凭据。何况西北的事,咱们不说经过,从结果上来看,毕竟是消灭了李继迁。也平复了党项人。一时半会,西北安稳了,大宋也可以把力投到对契丹的防御上!”

李昌龄心一凉,他不是不明白这个理。当年赵匡胤不就是这样吗?再说了,就算谢慕华没有反心,天知他手下的人是不是有从龙之意?到时候给谢慕华来了个黄袍加。就算他不想反也不行了。尤其是禁军现在有战斗力的军队,几乎都是谢慕华和他的几个亲信将领东征西讨锤炼来的。这些军队,中到底认的是谁?

“相公,下官以为,朝廷就算是要剥夺谢相公的军权,也没有必要准他辞官,调龙图阁或者中书就行了。”李昌龄忐忑的说了自己的建议。

“龙图阁?谢慕华不是傻,你以为他会去吗?中书?现在参知政事和同平章事就这么几个人。我是无所谓,别人是不是愿意分权让位给他?再说了,主中书,也要将他在禁军中的羽翼束之阁。到时候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赵普淡淡的说

赵普看到李昌龄嘴一动,想要说话,便笑笑挥手阻止了他,接着说:“天锡,不是我舍不得自己的官位。只要他能为朝廷力,就算是让他任同平章事,我也没有一句话说。可是谢慕华立下的都是军功。他是从军队里走来的。禁军,只能是皇上的。他一次次战役,一次次击败敌,树立的不是皇上的君威,而是自己的军威。长此以往,军中只知有谢慕华,而不知有朝廷了!”

“相公不是想不通,相公是想不通怎么解决吧!”李昌龄不属于任何派系之间。他一直本着好自己的本分,一个监察百官的御史。但是这一次京城里的动静闹的实在太大。李昌龄也坐不住了,他在江南和谢慕华毕竟曾经共过事,又和赵普好,便自己跑来,希望能跟这两位朝中大员沟通一番。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