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丕显从怀中取赵德昭的亲笔诏书,递给了谢慕华。
那刘继元不是什么好皇帝,可刘继轩…谢慕华刚刚穿越到大宋就和刘继轩照过面,这个人有勇有谋,拿得起放得下,如若不然早就一刀杀了谢慕华,又哪里会去听他劝说退走?这样的一个王爷,想必当初在河东路也有些威望。潘现在请求朝廷援助,其实怕的不是耶律善补,而是杨继业…
“为什么一作了皇帝就很难在相信别人呢?难真的是
不胜寒?”谢慕华想起在幽州,杨家兄弟舍生忘死护着赵德昭的情景,不由得摇
苦笑。说到底,谢慕华和杨家的关系也极为亲密,过些日
就是杨家的女婿了。赵德昭现在对谢慕华是不是多了分防范,谁也不敢说!
“我即刻修书两封,呼延将军,一封请你即刻命人送回东京,转呈皇上。另一封,你要到镇州付给李继隆节度使!”
杨继业以前是北汉忠臣,虽说谢慕华信得过杨家,可潘却信不过,要是杨继业被刘继轩蛊惑,起兵造反,把雁门关拱手送给契丹人。那两万多契丹铁骑杀
河东路,再加上刘继轩招募旧
,辽国再趁机多派军
前来,说不定北汉还真的复国成功了呢!
谢慕华也不说破,赵德昭的用意明显,杨家的两个女儿还在东京,要是杨家有什么异动,那必定是斩无赦。杨延昭是杨家最名的儿
,绝对不让他回了河东路,让呼延丕显领着这一路军带着杨延昭一起北上,到了前线,名将如云,料想杨延昭也闹不
什么
。至于谢慕华,要带着石守信等人一起
晋,汇合潘
之后,一方面要弹压河东路,不能让刘继轩蛊惑人心的计谋得逞,另一方面也要镇住杨继业,叫他不敢造反!
谢慕华越想越,忍不住伸手拍了拍脑门,问
:“我领军
晋,这儿谁来领兵?”
的意志,若是有人连站都站不了的,就再不能留在军中。跟着考校众人,虽说题目不难,可是石保庆和杨延昭两员大将令行禁止,以自己的行动合了谢慕华的命令,让那些骄横的将领明白,在北上援军的一亩三分地里,他们都只是整个军队的一
分,必须要服从谢慕华的命令。
谢慕华收起纷的思绪,沉声说
。
谢慕华、杨延昭、石保庆三人正在大帐里商议行军事宜,忽然有急军情来报,帐门一开,谢慕华迎面看见的居然是殿前司的呼延丕显,这一下可大
谢慕华的意料之外。
谢慕华挥了挥手,转走回大帐,河东路刚刚被赵光义平定不久,民心的确还未归附。就算是投降了宋军的三万汉军,也被赵光义拆散,有的补充
了禁军,有的充作厢军…河东路连年战
,民不聊生。
理说,被大宋统一之后,应该好生抚恤河东路,让那里的百姓心向大宋,可是偏偏幽州战败,大宋损失惨重。又因为赵光义驾崩,赵德昭即位,各
事务忙的人抬不起
,于是直到现在,当初攻克太原的犒赏还没分发下去。
“辽国南京统军使调任西京大同军节度使耶律善补率领本军
两万余人,攻打雁门关,与满城辽军遥相呼应。据探
回报,那雁门关
有一支旗号,打的是汉国王爷刘继轩的旗号,招募旧
扬言复国,
下河东路人心惶惶,谣言四起。潘大人唯恐有失,请求援军。皇上商议之后,命谢大人火速带领五千步军和骁武军军
晋,监
雁门关战事。”
谢慕华收好诏书,拉着呼延丕显笑:“如此倒要拜托呼延将军了!”
呼延丕显急忙拱手:“
君之禄,忠君之事。那是理所应当的!”
呼延丕显一气说完,见谢慕华沉默不语,又说
:“谢大人,镇州、满城一线,就算没有援军,我大宋军
也不少于契丹人。缓上一缓倒是无妨,皇上还可以在东京整顿禁军,再派援军北上。可是河东路是新定之地,不容有失。”
谢慕华也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虽说后世有《练兵实纪》这样的兵法可以参考,可是时间迫,现在用戚继光那一
或者是用岳武穆那些方法来练兵都不实际。只能先引用戚继光说的“练兵之要在先练将”一记记重拳先把那些将领的骄横之气打掉再说。
谢慕华展开一看,却是赵德昭命呼延丕显带领剩余的一万援军,连同杨延昭一起北上,监军一职付给李继隆,而主帅一职却转
给都钤辖刘廷翰。同时命谢慕华领河东路监军,
河东路,会同潘
,击退耶律善补和刘继轩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