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十一章首议(2/3)

呼延赞大声:“臣保举开封府推官吕端使辽国。”

石守信也走到府衙中央:“臣

“那依吕卿家之见,该当如何?”赵德昭这一说话,曹彬就不好说什么了。

吕端大步走班列,朗声:“微臣以为,如今之计,皇上当诏告天下,幽州一战,先帝驾崩,齐王被俘。国不可一日无君,皇上为万民计,依太祖皇帝金匮之盟,登基为帝。如此一来,名正言顺,就算辽人想利用齐王什么文章,也无下手!”

吕端正:“一定要救。曹大人所言极是,遣使前往辽国,两家议和。力争将齐王赎回。如若辽人持不放人,那我大宋只有厉兵秣,再与辽国开战!”

这一看,顿时气不打一来,站来说话的居然是一直在赵廷边行走的、区区从六品开封府推官吕端。

谢慕华急忙走班列,站在吕端的边:“诸位大人,我军现在是疲劳之师,但是反观辽军,十余万大军不分昼夜赶路,又是走的偏僻小路,方能在短短数日之内赶赴幽州,辽军也已是弩之末。”

此言一,府衙里的大臣们顿时低声议论起来。

谢慕华微微一笑,呼延赞跟他可一句话都没说过,估计是不可能想到他谢慕华,看看是哪位大臣倒霉,被靠山王呼延赞名吧?

曹彬急忙抬,看看是谁跟他唱对台戏。

“呼延卿家保举何人?”赵德昭知呼延赞轻易不发表意见,他一开,言必有中。当初赵光义提北伐,崔翰说以禁军之锐,攻取幽州易如反掌。大臣虽然知不妥,但是也不敢吭声。只有呼延赞说了句:易如反掌?只怕这掌不好翻啊!

“臣保举一人使辽国,必能化戈为玉帛!”呼延赞大步走了来。

这一番话说得就连赵德昭在内一众大臣纷纷

“曹大人,若是辽人不同意呢?”

谢慕华见众人的光都盯在他的上,继续说:“再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辽军为了解幽州之围,轻装战,随军没有多少粮草,总计将近二十万辽军不可能都驻扎在幽州,必然要陆续撤走。至少两个月内,辽军都无力再展开大战。反倒是我大宋,为了北伐幽燕,在河北路、京东路征集民夫,积蓄粮草,虽然现在士卒困顿,但是只要有段时间休整,随时可以再上幽州。以短期来说,这仗,我们打得,辽人打不得!”

辽人风俗,一贯都可以财赎买战俘。”

“那齐王就不救了?”孔守正是个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诸位大臣又是纷纷低声议论起来,谢慕华也低着,缓缓移动脚步往班列里走去。去辽国使?那是把脑袋别在腰带上的活。虽说两国战不斩来使,但是历史上真正到的并不是很多,反倒是很多君主喜把那些使臣给烹了,剐了…谢慕华可没那么傻,去辽国?谁去谁去!

谢慕华不禁望向呼延赞,这老将打仗没得说,这次选人没想到也是极有光。吕端的才华不必说了,后来的宰相之才。最重要的是吕端此人对辽国局势了如指掌,又是一直跟随赵廷的人,选他去,是再适合不过的人选。

吕端原本就没有来这里说话的资格,是谢慕华得知赵廷被辽军掳走,吕端混在军中逃生之后,特意向赵德昭禀告,把吕端也带了过来。

赵德昭想了想:“那以诸位卿家之见,派哪位使辽国呢?”

“谢学士果然见解非凡!”就连潘都忍不住夸了谢慕华一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