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之辈,还曾多次反叛。
难道他就不想一次性解决,非要耗上大量的时间物资和人命。非也,不过是无奈罢了。原因不过是那些人不在体制之内,法律不能治,军队不能驻,文化不能通。只能是靠着他们首领的敬畏之心来安定其境。但首领一旦换人,或者平定之人归天,自然是要反复的。总不如法制来的长久。但已是很好的方法,至少数十年内能保的一方平安。
人家诸葛亮天纵之才自然可以如此做,但是刘二就不行。因为情况不同,一个是在体制之外,一个是在体制之内,二者不可相混。诸葛亮做的刘二做不得,要让那些人心服要花费的时间就不是杨奇他们等的起的,如果也要来个七擒七纵,那还不如直接杀了省事。他们那些人虽说是青皮,做了许多不法之事,但是还在大汉的体制内,现在进了军队更是在军队的这个体制之内。而军中却又是最重上下之别,军中讲究的就是服从,服从,还是服从。因此刘二他决不能大擂台似的解决这件事。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解决的,先不说他们有多少服的。如果刘二这样做了,在他们眼中刘二就失去了长官应有的威严,或许有人说所谓长官威严是狗屁,将领要和士卒打成一片,这才是狗屁。没有威严的将领,将令不行于诸军,各军皆不奉命。扯得有点远了,大意也就是如此,如果刘二如此做了,那就没有威信,下面的那些青皮自然是阴奉阳违。这和杨奇需要的就相差甚远了。
刘二要做的就是靠着军法,和自己的地位(除了陈元之外,队中唯一的一个什长),压服他们,树立自己的权威。至于他们服不服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要能够服从命令,不服从者军法从事。这才是正确的做法,军中要的不是所谓心服,而是行动的服从。有着庞大的军事体制的支撑,还要做那种小丑一般的打斗,那就只能说那人太过无能了。如果一名将领上任之后,就按下面的人想法,跟人比武打斗。最后即便是胜了,在那些士卒眼中如何,就算你是勇武无双。在他们眼中也不过是一个可以摆布的高品质布偶而已。放眼看去,从古至今哪有大将刚入军营和人比武的,最多也就是一些勇将在闲的没事的时候,和手下的人打着打发时间。
可是很多从下面士卒提拔上去的士卒,很多都不会明白这个,只有经历很多事情或者自己的权威到达一定程度后才能够明白这一点。但之前所做的事,造成的影响却不是那么好消除的。尤其是那种大搞结义兄弟的,更是遗祸无穷。
只有那些在世家中长大的才会专门学习这个,他们称为权谋。世家子弟从来不会自己冲出去,树立自己的权威,而是运用自己手中庞大的资源,吸引、恐吓、分化而聚集人大量的人手,来进行争斗。这也是世家子弟优越与他人的一点。也就是这样,世家子弟才能纵横于朝堂之人,成为大汉的决策者。
“队率到是明白的很彻底。”陈元如是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