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章大将军的战略(2/4)

昌都王国以东是沃汗台王国,这个王国位于大青山南麓的札兰大草原的中,拥有帝国最好的牧场。蓝天白云之下有一望无际的草原,青青的草地上有成群的羊在悠闲地吃草。沃汗台王国的首府和林穆海曾经是乌拉特族的都城,也是乌拉特族的宗教圣地。和林穆海的乌拉特语便是圣城的意思。这个地区没有较大的河供农业溉,只适合牧场。又加上有大青山和布台要屏障,所以无论经济规模还是军事的重要都不如昌都王国。这个公国只养着一个边防军团和一个城防军团。占据和林穆海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和军事意义,它时时刻刻提醒着北方的游牧民族:星月帝国才是这个大陆的王者。

芒山脉不像大青山山脉那般险峻。大青山有云的山峰,终年不化的积雪,有嶙峋的怪石和崎岖难走的山路,有神秘幽的密林谷,还有凶猛的野兽。大青山就像一位肌虬结,骨骼奇伟,天立地的男汉。北芒山则完全不同,它的走势很平缓。在地平线上看北芒山就像看一位玉横陈的少女,有柔和优的曲线。所以这里几乎无险可守,随便一支游牧民族的骑兵就可以轻松翻过北芒山攻击王国的纵地带。为了有效抵御外患,从昌都王国建立之初到现在,帝国向这个地区大规模移民达七次之多,并先后建立了五个军镇,加上首府昭苏城,构成了长达四百余里的防御链。经过三百多年的移民和开荒,昌都王国已经成为西北地区人最多,经济规模最大,军事力量最的王国。首府昭苏城也就成为帝国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

昌都王国的人结构非常复杂,既有一些归顺帝国的北方游牧民族的落,也有靠开荒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帝国移民,还有一些被帝国放的犯人的后裔,更有那飘洋过海到此经商、避难然后定居下来的奥玛大陆和博斯大陆的人。这个地区以民风剽悍,难以治理闻名于世。太祖皇帝为了促民族间的合,安定人心,大胆起用归顺帝国的外族将领,对那些建立赫赫战功的外族将领毫不吝惜地加官爵并授以实权。这攻心为上的用人策略收到了奇效,使昌都王国成为三百年来帝国最大最稳定的西北屏障。氏家族是德米特族中的皇族。德米特族是昌都王国中除帝国的移民之外人最多势力最大的民族,曾经也是一支北方的游牧民族,长期生活在札兰大草原的西,他们情豪放骁勇善战,有尚武神。他们的神庙中供奉的主神是鹰神,鹰是他们的圣禽,在他们的国旗和军旗上都有展翅飞的雄鹰图案。后来为争夺牧场和日益大的乌拉特族发生了战争。德米特族在这场决定命运的战争中由于力量太弱而败北,受到了乌拉特族军队的残酷镇压,结下仇怨。在帝国的大军北狼关时特隆的先祖先第一个率领德米特族的军队归降帝国,并为帝国平定西北地区立下了汗功劳。先被先皇陛下封为昌都王,并赐铁券,上书:“代代为王,永镇西北”八个大字。这爵位传到特隆已经是第十六代了,但皇帝陛下对氏家族的恩丝毫未减。

东昌公国东是浩瀚的阿合大沙漠,这个沙漠是中洲大陆最大的沙漠。沙漠往东一直延伸到海边,往北便是呼尔什族控制的草原,沙漠往南是帝国的两个行省,这两个行省有一半的领土是山区,也就是雾山山脉的东段。在这两个行省内驻扎着帝国的东北边防军,其主要作用是防御呼尔什族骑兵越过沙漠南侵到雾山山脉一线。这里是帝国军队重防御的地区,因为东都城就在雾山山脉南麓,敌人只要越过沙漠再翻过雾山山脉就可以兵临东都城下,但好像到现在还没有哪支军队敢冒这个险,因为即使能越过阿合大沙漠,但如果不能及时突破雾山山脉的三大关隘,那军队就会于断的绝境,背后的阿合大沙漠就会成为

沃汗台王国再往东便是东昌公国,东昌公国占据着札兰大草原的东,它的首府尼柯罗城原来是呼尔什族的南重镇,由于它的北是大青山的东段,东又是浩瀚无垠的沙漠,南是雾山山脉的中段,通极为闭,经济发展迟缓,是帝国西北五个诸侯国国力最弱的一个,全国免只能征募到两个军团,而且战斗力和装备平也都很差。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