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七十二章chu巡之杭州二(2/3)

“姜卿,朕明白这里面的问题。不过地方官府还是要以民生为本,至于发展工商,自有省司和中枢调控。只要地方将各民生安置好,百姓安居乐业。再发展教育,修建桥,运转畅通,自然会有人来设工厂,开商贸。”刘浩然斟酌了一下词句

刘浩然暗自想了一下,发现自己还是有“先见之明”此前凭着“觉”制定了一整合适的制度,如税赋度集中,工商业赋税就不用说了,一般百姓最大的田地赋税也是有一完整的理制度。

刘浩然,他对下面的情况也有些了解,知自己建国立朝以来,大兴工商,以经济发展为重,上有所好,下有所投,久而久之,大明地方官府居然有了另一个世界改革开放地方政府的影-以GDP为重。大明地方官府虽然还没有达到那程度,但是也将重心转移到这方面,大力扶植工商业,因为中枢喜看这个数据,所以就能政绩。而从古到今,当官都是要讲政绩的。此前政绩是德化百姓,地方安定,而到了大明却是主要用经济发展说话了。

“自我大明立朝以来。陛下励图治,这治理西湖也着手开始。怎奈西湖上百年积累的淤泥太多,杭州府要的事情也太多,经过十余年治理,这西湖淤泥还有三分之一没有清理。”

看来这位知府也是一肚意见,此前只是迫于整个大明的整环境,只好跟着,现在有了机会,他自然会向皇帝陛下阐述自己的意见。

姜允愣了一下,立即意识到这可能意味着大明中枢对地方政策的转变,当即答:“回禀陛下,臣也一直认为,地方官府当以民生为本,不能以营利。官府是替陛下牧万民,不是工厂商社。”

刘浩然也知这只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想法,真要去实现,必须耗费大量的人力和,不过刘浩然觉得,只要找到弊端,就有改的机会。

所以刘浩然觉得,官府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这些利益中脱来,由球员变为裁判,手持律法这柄利剑,便可以最大的为民主了。例如浙江现在最大的钢铁厂是官办的,为浙江一半以上百姓提供农、日用铁等钢铁需求。如果改为私营,过两天它要涨价了,官府必须审查,因为这个时候官府最大的政绩不是钢铁厂赚了多少钱,而是百姓的民生。如果百姓因为钢铁涨价而产生不满,从而引发社会不安定或者上告,绝对是当地官府最畏惧的事情。因此,官府在审查过程中会对你钢铁厂的账目,嘿,你的理成本这么,难要算到价格里去吗?这不行,你如果非要涨价,我可以去江苏联系一家理成本不,价格更低的钢铁厂,鼓励他们浙江经营销售;或者说,你小已经达三成了,还想涨价,没门,据大明反暴利条例,你不但不能涨价,还必须降价半成。

缴纳田地赋税的粮由运转设在各地的粮仓行保,而理和统计则由国内税务局行。每当秋收时节,运转下设的各粮仓在各乡设,国内税务局也会遣人过来。国内税务局的税务人员只称秤、记数和发放完税凭证;运转粮仓人员则负责清、装载运送和仓,然后两本账簿,粮仓一本,国内税务局一本,隔段时间就盘一次。而这个时候,也是廉政公署、都察院各地机构和监察局最活跃的时候。

而这些官办工商企业拥有势的行政权利和资源,据有大的排他和支权,这不是垄断是什么?这不是与民争利是什么?

国内税务局和粮仓人员联手贪墨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关键是一个“犯罪成本”的问题,刘浩然信奉的一句话是没有完的制度,但是这制度必须是最大可能防止和发现问题。国内税务局人员的确是可以大捞油的好职位,所以照国内税务局的内规章,一个税务人员在一个地方不能连续待两年,

刘浩然不由赞许地,这话说得好,地方官府是为百姓服务的公益机构,不是以赚钱为目的的商业机构。如果一个地方官府、一个学校、一个公立医院都想着如何赚钱,那么他们如何有力去实现其设立的本目的-为百姓服务、为百姓提供教育、为百姓提供医疗。

刘浩然不由腹诽了一下自己,有急于求成了,不过也没有办法,当时大明新立。就算是在割据江南时期,最大的任务就是积聚力量,用于北伐和一统天下。如果没有这些以经济发展为纲的举措,大明也不会迅速聚集起如此雄厚的力量。不过现在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了。现在的大明已经打下了实的经济基础,只要举措得力,保持继续快速发展是没有问题,但是地方官府的重心必须调整。

如何去赚钱,不用你官府去说,有脑的百姓自然会知去探索。你官府没事一手,这也包揽,那也控制,名义上是保证百姓的基本民生。但是这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因为你一旦成为商业机构,你不可避免追求利最大化,因为这是这些官办工商企业主最大的政绩。当这些官办企业追求利和保障民生相冲突时,在政绩这个大诱惑下,地方官员如何选择,刘浩然觉得自己有坐在椅上的想都明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