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有什么思想根源?还不是吸取古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思想,将其做为基础,然后不断吸收、不断改进,最后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制度。
正因为这种循序渐进,使得它的国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和起伏,从而延续了数百年的强盛。相比之下法国,一会儿革命,一会儿复辟,大起大落,使得这个号称欧洲大陆最强国就从来没有长时间真正强盛过。
为什么大明不能利用“复古”运动的名义,从春秋战国时代那无比璀璨的思想文明中追本溯源,找到合适的思想,再吸收古希腊等文明的先进之处,最后形成自己的先进文明?自己是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就是知道历史的发展,因此也知道哪些东西对大明有利,哪些东西对大明不利,站在这个历史高度,总比孔老夫子根据自己的喜爱和个人坚持的思想去修编《春秋》和《诗经》要强吧。
刘浩然越想越兴奋,他立即用笔墨记下自己的思路。此前,他大兴教育,大兴教化,总是觉得有些苍白无力。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来支撑,光靠口号,就是几百上千句也不管用。今天刘浩然觉得自己打开了一扇大门,有了这些春秋战国的思想做基础,自己提出的**科学等思想就不再是无根之源或者是外来户,只有在自己的历史和文明基础上发展出最适合自己的思想体系,才能使得自己获得最快最好的发展。
当天下午,迫不及待的刘浩然便发出一道道诏书,诏内阁传令全国,高价收购民间收藏的古书籍,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籍或抄本为重;诏国史馆、弘文院立即组织人手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家书籍进行整理,这种整理不是修四库全书,而是完完整整地大规模整理。
接着刘浩然初步与李善长、冯国用、刘承志和李道君进行了讨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过后,了解到皇帝陛下意图的刘承志和李道君立即修书,通知同门师兄弟们立即投入到对春秋战国诸家思想的复古研究中去。
而刘浩然也给朱升、宋濂、刘基、陶安等相熟的文人名士修书,与这些博学多才的先生们初步讨论对春秋战国诸家思想复古的可能性。
在刘浩然不停地疾笔修书时,窗外的雨开始下个不停,一道巨大的雷声响过,刘浩然被惊了一下,不由地停下笔。
他看着窗外的大雨,眉头越皱越紧,这么大的雨,杭州能经受得住考验吗?尽管杭州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营造,但是在当前这个技术条件,也做不到可以将城市积水全部排泄,内涝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刘浩然心里不是很担心,自己就蹲在杭州,杭州地方官府自然会花费十二分的力气去进行防洪防涝以及灾害处理。
想了想,刘浩然叫了一声:“存胜!”
刘存胜应声进来了:“陛下,请问有何吩咐?”
“你从侍卫司调派一些人手,乔装打扮一下到杭州各处,看看情况。”
“遵旨!”刘存胜拱手行礼后便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