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百三十章罗贯中(3/7)

,只好赠以布帛百匹,白银五千两。以安其家。

后来施耐庵不耐苏南文人时其的热风冷嘲,便投奔居住在兴化的好友顾逃,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不出。五年前可能施耐庵觉得自己难久于人世,恐耽误弟子罗贯中的才华,便将其托付给已经功成名就的好友张明善。

想到这里,刘浩然不由叹息,真是造化弄人,施耐庵居住在苏州,也能被苏北的张士诚给请了去。

“贯中,书稿可在?”

“回禀陛下,书稿就在门外。”

“抬进来。”

侍卫武官抬进一口箱子,里面全是满满的书稿,分左右两叠。左边是《忠义水浒传》,右边是《评话三国演义》。

刘浩然顺手拧起右边的书稿,只见上面第二页写着:“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尖必分这才是正版的三国演义。

刘浩然思量了一下。提笔在书稿封面上题下一行字:“著者:刘浩然、罗贯中。”

罗贯中一看便急了。连忙拱手道:“陛下,这万万使不得。臣只是整理编辑而已,如何能具这著者一名。”

刘浩然摆摆手道:“我所述的三国演义只得其形,你所整理的才是三国演义之魂。原本这著者之名应该你排在前面,只是这样恐怕你就不敢将此书刊行了,我就汗颜愧领名了。”

张明善非常了解刘浩然的性格,也被他网才那句“我只得其形,你得其魂”所感动,他做为一个文人,最欣慰的是自己的作品被世人所承认和赞赏,尤其这个人还是大明天子。

张明善拉了拉罗贯中的袖子,对他言道:“贯中,陛下的天恩你就受领了,陛下见不得惺惺作态之人。”

罗贯中当即神色肃穆,拱手深鞠一躬道:“臣谢过陛下天恩。”

“不,应该是我要感谢你,如果不是你整理编辑和润笔。我所述的三国演义永远都是粗鄙之书。”“刘浩然说的是事实。他所讲述的三国演义不及原著的十分之一,可这是皇帝陛下亲口讲述引。般人不敢动笔修改。可是就这样一本书真的刊行天下四”在历史中和众多评话一样很快就消失了。要真是那样,刘浩然觉得自己简直就是毁了几乎可以代表中国文化的一部巨著,这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幸好正牌作者罗贯中此前一直有写一部三国的,看到刘浩然所述的三国演义“草本”和自己构思的非常相似,于是便费了心思将其完善,总算没有让这部巨著被一个无耻的“割窃者”毁掉。

刘浩然抖着第一页稿纸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华夏历史就一定要如此循环轮回吗?可每一次分分合合掩盖了多少冤魂和血泪。”

听到这个沉重的话题,张明善和罗贯中都不言语了。

“明善,贯中。你们说说,我华夏历史为什么会分就必合,合久必分?”

张明善犹豫了一下先开口道:“回禀陛下,依臣愚见。这天下动荡,百姓困苦不堪。自然是思安。此为大势,此时定会有英雄豪杰顺势而为,便可尽收民意,一统天下。至于这合久必分,臣愚钝,不敢妄言。”

合久必分可是个敏感话题,而且历史很多名士文人也对此争论不休,张明善不敢妄下断言。他身为廉政公署都使专员,抓了不少贪官污吏,其中不乏位高权重的俊才,得罪了不少人,所以他必须保持慎独的态度,避免被仇人抓到把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